打破美國封鎖!哈爾濱工大「聲納核心技術」 已用於南海島礁

▲從空中鳥瞰南海中的南沙羣島。(圖/記者呂佳賢攝)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哈工大)17日發佈消息,由該校教授李海森團隊負責的「系列化淺水波束測深聲吶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已通過專家驗收,成功研究出「高端淺水多波束測深聲吶技術國產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打破了長期以來美國挪威國家封鎖

根據哈工大表示,在李海森與團隊的帶領下完成這項項目順利通過成果鑑定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其中多項關鍵技術領先國際,徹底實現了高端淺水多波束測深聲吶技術國產化,並受到國際合作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儀器專項支援。

實驗成果是在哈工大完成大陸制首臺中水多波束測深系統(海軍型號產品)H/HCS-017型條帶測深儀基礎上,歷經10年,在哈工大科研團隊的帶領下聯合多家科研單位完成。這項技術突破了淺水多波束測深聲吶高精度方位估計、沿航跡合成孔徑處理、無安裝約束校準海量海底地形資訊解析度三維視覺化表達、聲吶圖像人工智慧解譯等關鍵技術,實現了高精度、超寬覆蓋、多功能一體化測量設備系列化研製批量生產和推廣應用。

這項產品的最小測深、分辨力、最大覆蓋扇面核心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領先水準,使大陸成爲繼美國、挪威等之後完全掌握高端淺水多波束測深聲吶核心技術的少數國家之一。目前專案研究成果已在南海島礁重大專項、中俄界河劃界黑龍江航標選址東海海底試驗場地形精細調查等88項實際應用中發揮突出作用,爲大陸創造經濟效益達2.73億人民幣(約12億臺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