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愛外食…「生菜三明治好夥伴」教部:沙拉醬也要挑

教育部素食健康餐活動。(圖/教育部提供,下同)

記者盧映慈/臺北報導

學生外食多,又爲了省錢而亂吃,「一樣的錢,寧願選擇吃飽」,導致澱粉攝取過多,肥胖的現象也越來越廣泛,教育部爲了維持學生健康,鼓勵多吃蔬菜特別強調生菜三明治更好」,但如果要加沙拉醬,和風醬千島醬、凱薩醬更健康,「反正多選菜就對了!」

蔬菜價格變動多,去小吃店,一盤燙青菜就要30、40元,很多學生寧願選擇差不多價錢的乾麪,或是買吐司豆漿、牛奶過一餐,至少澱粉跟肉還比較有飽足感,還有同學開玩笑的說「我會選擇經濟單位蛋白質最高的來吃」;不過到了季節轉換的時候,長期下來缺乏維生素等免疫力所需的元素,也讓醫院診所感冒的人大排長龍,「省到的錢都拿去看醫生」。

另外,許多人認爲青菜不是「美食」,跟同學聚餐的時候都習慣點肉類或加工食品,像夜市隨處可見的滷味攤,除了雞心雞爪等,百頁豆腐、甜不辣也是熱銷的排行;而對於許多熱量消耗較快的人來說,只吃青菜根本沒辦法應付一天所需的熱量,考量自己的金錢能力,選擇「吃得飽」、「美味可口」當然排在前面。

不過在爆發許多食安問題之後,很多人也開始注重健康,有的人也會檢討自己是不是那種「看起來很瘦,實際上卻膽固醇、脂肪都過高的『泡芙人』?」飲食健康的重要也就顯現出來;教育部表示,像是自助餐或便當的主菜可以選肉,但3樣配菜最好2樣選純蔬菜、1樣選半葷半素的,如番茄炒蛋、雞絲豆芽洋蔥豬柳等,並要記得選深綠色蔬菜。

再來,小吃攤、滷味攤除了燙青菜之外,也可以選擇海帶菇類、蘿蔔、絲瓜葉菜類等,只要把買百頁豆腐、丸類餃類、甜不辣的錢省下來,就能更健康;錯過吃飯時間只能吃便利商店的時候,也可以挑選蔬菜棒、蔬菜湯、沙拉、關東煮的蔬菜,但跟西餐的生菜三明治、沙拉一樣,都要小心選擇沙拉醬,最好用和風醬來代替,義大利麪、燉飯等,鮮蔬口味會更好。

教育部請董氏基金會執行這項「大專校院推動攝取足量蔬菜教學資源手冊」,基金會食品營養主任許惠玉說,蔬菜的茄紅素葉黃素花青素硫化素等植化素可增強免疫力、抗氧化、抗發炎反應、降低癌症發生;更不用說膳食纖維可以預防便秘、降低血液中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預防肥胖、減少罹患腸道疾病,同時「剋制食慾」,如果覺得吃菜吃不飽,纖維質選多一點的就可以。

大專校院中也有「健康體位(含代謝症候羣防治、健康飲食、體型意識等)」列爲必選議題,並由學校營養師設計菜單輔導校內餐飲業者製作健康餐、增加蔬菜份量、減少油炸食物,再推出集點卡刮刮卡換取贈品或折扣的方式,鼓勵師生點購;教育部也鼓勵相關科系的學生組成營養志工,協助宣導「週一蔬食餐」及「健康餐」的好處,希望逐步提升學生健康飲食的概念,讓未來的主人翁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