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外籍大學生交朋友學英語 教育部推動中小學「國際學伴計劃」

教育部委託臺大辦理「國際學伴計劃」,在歡樂的氣氛下,讓大小學伴拉近距離。(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教育部委託臺大辦理「國際學伴計劃」(ICL),鼓勵中小學生與來臺留學的外籍大學生使用英語互動,112學年招募近700名大學伴服務全國160所中小學,共近4000名學童受惠,每位外國籍大學伴皆搭配一位本國籍大學伴協助,以提供自然的雙語學習環境並提升學童英語學習動機。

爲提供國民中小學生以文化與生活爲主軸的英語學習機會,並提升國內青年國際溝通與協調的問題解決能力,教育部委託臺大辦理「國際學伴計劃」,透過課後視訊交流及每學期一次的實體見面「相見歡」活動,鼓勵中小學生與來臺留學的外籍大學生以英語進行交談及互動。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副司長邱仁杰與計劃主持人臺大教授吳俊輝日前帶領來自法國、丹麥、德國、美國、日本、越南及我國的大學伴,至夥伴學校基隆市七堵區尚仁國民小學與小學伴們「相見歡」。

活動團隊抵達時,由尚仁國小的學生吹奏陶笛迎接,再由絃樂社表演「哈巴狗與小花貓」、「馴龍高手」、「美洲土風舞」等不同文化風情的三首曲目歡迎來自各國的大學伴們。開幕後則由五年級學生展開破冰遊戲「Simon says」,讓大、小學伴在歡樂的英語溝通氛圍下更加熟絡起來。

邱仁杰表示,透過網路資源的即時服務,能讓小學伴們每週與大學伴們線上交流,不但相互認識彼此的文化也分享生活日常與在地環境資源,而在實體相見歡活動的情境下,大、小學伴能更進一步拉近距離與建立連結,小學伴們也會因爲想與大學伴成爲朋友,更積極的學習使用英語溝通。

尚仁國小校長楊金芳提到,國際學伴計劃讓參與學生都能發現學習英文的真正用途,不但能認識來自不同國家的學伴,有機會接觸不同的風土民情並學會體認與尊重多元文化的精神,更希望透過活動能啓發學生探索國際的幼苗。

根據統計,8成以上的小學伴透過國際學伴活動增加了英語使用機會,9成以上的小學伴在參與過國際學伴計劃後,都有興趣持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