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謝師宴這樣約 劉宏恩嘆:不懂做人做事的道理

▲政大法律系教授宏恩。(圖/翻攝自劉宏恩臉書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8日在臉書表示,要請一羣學生吃飯,跟學生說以前的學長姐他都是帶去OO餐廳吃飯,結果過了幾天,負責聯絡同學跑來跟他說「老師我們討論好了,我們想要吃的是另一家△△餐廳」,而△△當然是比OO貴。

劉宏恩感嘆,這樣的事情經常在大學裡上演,像最近謝師宴的季節快到了,「不知是不是又會有很多學校發生,學生們自己約好了他們方便的時間,然後『通知』老師們那天出席,而且所謂的謝師宴學生沒有準備任何節目,唯一的餘興節目就是由老師們輪流上臺唱歌娛樂他們、還有由老師們出錢買禮物給他們摸彩。(好一個「謝師」宴)」

▲最近謝師宴的季節快到了。(示意圖東森新聞

他說,大部分的大學老師嘆口氣就算了,但他總是機車地跟學生說「你們這樣子不對」,「其實我也覺得很累了,因爲這應該是你們的爸媽從小應該告訴你們的做人做事的道理。煩請爲人父母的,不要忘記除了升學就業,你的孩子還有其他應該學會應該重視的事。」

每到畢業季,謝師宴似乎已經形成一種傳統,不辦感覺就「怪怪的」,但本意是要好好感謝老師指導聚餐,這幾年卻爭議不斷,因爲這幾年很流行到高檔飯店包場吃,學生還爲了出席隆重場合,添購禮服西裝。另外,大學生課程選擇多,有時候跟這個老師或同學根本不熟,硬要去就覺得很尷尬,又或者學生花時間設計的表演活動,許多教授也覺得「跟自己很脫節」,或是不想「消費學生」,導致願意參加的人很少,反而變成畢業生的吃吃喝喝大會,讓沒去的人卻還要繳錢感覺也很差。

事實上,以往集中在高中、大學的謝師宴,現在也蔓延到小學,甚至幼兒園,往上更有許多碩博士生或在職進修的人士。學生是低年齡層的謝師宴通常都是家長力邀,模式近乎聯合餐會,對學生來說意義不大,更像是家長與老師的「交誼場合」。至於高年齡層的碩博士們,因爲同學人數不多,喜歡走精緻化的高檔路線,可能是同一個研究室的夥伴跟老師一同聚餐,席間也少了多人活動的熱鬧性,倒像是研究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