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一遊」塑膠路條成污染? 山友:根本是人造垃圾

登山路條的去留,引來山友不同的看法。(圖/由網友授權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記者丁維瑀/綜合報導

登山時,原是用來指引方向的路條,卻成了垃圾?有網友近日在谷關附近爬山時,發現一張黃色的路條寫着「請把垃圾帶下山」;諷刺的是,他認爲當天的山徑其實已經有清楚的地圖標示,實在不需要留下多餘的路條,「若功能性物品放在不需要的地方,在下資質駑鈍,無法理解其性質爲何。」

原PO在討論生態臉書社團表示,「在山上看到這玩意,認爲這是垃圾的請按怒,不是垃圾請按笑。」結果有158個人都按怒,只有21人按笑,可以看出多數人都同意這樣的路條只是垃圾。他也向《ETNEWS新聞雲》說,本來作爲重點路標布條,近幾年卻成爲「到此一遊」的戲謔性質,大量出現在山中,這樣的東西,不是不能用,只是已經偏離本質,並形容布條「與人造垃圾無異」。

對此,多數網友都認爲,許多路條都出現在不會迷路的地方,上面也只有寫道「到此一遊」,並沒有指路意義;也有山友覺得,在一些要下斷崖地區等,纔有設置路條的必要性,若是較多人攀爬的大衆路線,如嘉明湖玉山等,其實可以在容易迷路的點綁上少量路條即可,「我覺得大衆路線的布條真的沒有必要。」

▲路條有可能破壞山上生態。(圖/取自Pixabay)

有人指出,「這問題出在綁布條的人,而不是布條本身,看到一些『到此一遊』式的布條,有時也覺得無奈。」甚至有山友對於綁滿布條的路線相當生氣,「我的做法是會留下一個比較完整的,然後其他的都帶下山丟掉。」、「我很討厭塑膠製品在山上,他們活動完我看到會拆除。」

不過,也有登山客曾被布條導回正確的道路,「走冷門山徑布條真的很有幫助」、「有時迷路就要看這種東西」。但原PO強調,他所指的「無用」路條,多是綁在私人產業道路上,「如果上面貼心寫着此路不通還有討論空間,可惜其性質多爲XX到此一遊。」

據瞭解,路條的本意是在指引山友,避免迷路,但近來有許多社團爲了宣傳,在山中綁上大量路條,看起來五顏六色,甚至還有「聖誕樹」的諷刺說法。有些登山客甚至還將塑膠、鐵絲綁在枝幹上,除了可能影響當地生態,也容易造成其他民衆小心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