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中國經濟動能澎湃,高質量發展前景光明

(原標題:【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中國經濟動能澎湃,高質量發展前景光明)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這一年,中國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着力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範化解風險,推動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沿着高質量發展航道篤定向前。

經濟巨輪行穩致遠,高質量發展前景光明。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在爬坡過坎中前行,在攻堅克難中奮進。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總量達到91.3萬億元,同比增長了5.2%,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83.2%,消費作爲中國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的效能持續增強中;202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連續9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穩的基礎更加牢固,進的動力更加強勁,中國經濟已進入趨勢性恢復的軌道。事實證明,2023年,我們邁得準、邁得穩,邁出了新氣象、邁出了新成效,高質量發展激盪交響,新時代的中國經濟展現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科技創新活力迸發,內生動能持續增強。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是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C919大型客機實現商業運營並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東數西算”工程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全部開工、龍芯中科發佈新一代中央處理器(CPU)龍芯3A6000……隨着越來越多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和重大工程的實施,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形成,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爲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提供了強大支撐。前10個月我國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1.3%;前10個月,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99.1%;到今年9月,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企業總數已突破200萬個……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正在成爲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共享發展碩果累累,民生答卷成色十足。民爲邦本,本固邦寧。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經濟形勢越是複雜嚴峻,越要聚焦民生關切,兜住兜牢民生基本線。前十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累計超3.2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前三季度,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約3645萬人次,減少個人墊付超413億元;截至11月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超15.55萬公里,其中高鐵超4.37萬公里……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爲人民高品質生活,在努力推動共同富裕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彰顯着高質量發展成色。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沿着高質量發展道路穩步前進,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民生這張答卷一定會越來越精彩。

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新徵程上,錨定奮鬥目標,用好有利條件,化壓力爲動力、積優勢爲勝勢,中國經濟沿着高質量發展的航道砥礪奮進,定能長風破浪、行穩致遠,迎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

作者:戴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