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審議委員會14日登場 電價將連五凍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際能源價格受疫情影響走跌,讓臺電今年出現盈餘狀況,今年第二次電價審議委員會將在14日召開,雖然電價有降價空間,但考量國際能源價格未來有上漲可能,爲讓電價平穩基金多些存糧,預料10月電價可望「連五凍」。

臺電上半年小有盈餘且國際能源價格處於低點,加上經濟部3月表示電價有調整空間,讓各界臆測今年下半年電價可能有調降的空間。惟知情人士指出,電價維持凍漲的可能性最大。

根據臺電最新財報顯示,今年前七個月累計盈餘80億元,較去年同期呈現虧損282億元的表現,一來一往可顯示今年收入增加了362億元。主因受到疫情影響,國際能源價格下跌,加上6月起實施夏月電價,才讓臺電營收大幅增加。

臺電透露,因國際燃料價格仍處於低檔,7月單月臺電就大賺120多億元,8月同樣處於夏月電價當中,因此整體帶動營收,對於全年營收呈正成長,抱持「審慎樂觀」的看法。

惟高層也說,目前國際能源價格已經回漲,油價逐漸恢復到疫情之前水準,帶動天然氣價格回穩,只要天然氣一漲,臺電發電成本立即增加100億,另政府持續推動紓困,部分補貼也要由臺電吸收,因此希望本月中召開的電價審議委員會,委員能考量政策性因素予以剔除。

值得注意的是,「電價穩定基金」從2015年開始後,2016年達到最高點,當時基金餘額有828.74億元,但2017年至2019年都是入不敷出,大幅補貼臺電虧損,尤其是2018年及2019年,基金分別支出363.97億元及327億元,目前基金僅剩107.5億元,若未來電價大幅上漲,則無充裕基金可抑制漲幅。

知情人士指出,臺電上半年已補貼受疫情重傷相關產業,加上電價平準基金僅剩107.50億元,10月起的電價若凍漲有利讓基金庫存提升,有利未來對抗能源價格上漲趨勢,因此傾向10月1日起的電價不調整,但最後電價調整與否仍要尊重電價審議委員會的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