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玩成癮」難控制!WHO正式列症狀 宅遊戲1年有精神疾病

▲太常打電動將可能被診斷出「電玩成癮」。(圖/CFP,示意圖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初決定把「電玩成癮」(gaming disorder)列爲精神疾病之一,相關事項於19日起正式生效,並將通知世界各國的政府把電玩成癮納入醫療體系,適當給予「病患」治療的資源

綜合外電報導,WHO今年在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中列入「電玩成癮」,根據其制定的標準,如果民衆無法控制打電玩至少持續1年,包括超過遊玩頻率次數、遊玩時間長度過量等,進而影響生活興趣基本狀況,就會被診斷出患有電玩成癮。

電玩成癮者若重大影響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業或其他功能領域,甚至危害到基本生活的傷害,都算是成癮症狀;而如果症狀嚴重,確診的觀察期可從1年縮短至1年內,也就是說,只要發生明顯負面影響,確診門檻就稍微降低,提早因應治療。

部分國家政府已經承認電玩成癮是公共衛生議題,甚至把電玩遊戲歸類毒品酒精,開始有國家進一步提供治療與輔導課程,以管理電玩成癮的問題

不過有專家指出,愛打電玩不代表心理出問題,許多電玩愛好者都懂得節制,就等如「喜歡飲酒的人不一定會酒精成癮」,須視打電玩時間、頻率、持續時間原因地點而定。日內瓦大學教授巴維拉(Daphne Bavelier)則指出打電玩的好處,比如強化手眼協調、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建立友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