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新聞雲營收亮麗 東森國際將陸續挹注2-5億元資金

東森國際法說會由董事長廖尚文說明。(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李蕙璇臺北報導

東森國際(2614)積極佈局網路媒體的東森新聞雲(ETtoday),將陸續投入2-5億元資金。董事長廖尚文說,東森新聞雲今年11月營收突破6千萬元表現亮麗,接近同競爭平臺蘋果日報營收,甚而超越某些有線電視臺的營收。

廖尚文今天(30日)在法說會中表示,東森國際媒體事業部門主要營運主體爲子公司東森新聞雲公司。東森新聞雲設立於2011年底,爲臺灣第一家社羣新聞網站,在2017年1月、5月、6月及10月皆達成單月目標,其中5月的廣告業績還創新高,其今年前3季的營業收入爲3.53億元,比去年同期的2.58億元,成長36.82%。

新聞雲目前擁有的團隊包含新聞社羣、業務、資訊及大數據影音4大團隊。新聞部平均29歲,400人的年輕團隊日產600則內容,透過Facebook、微博、30個粉絲團與1200萬的粉絲互動。每月創造超過4億的流量和影音觀看次數,已是臺灣第1名的新聞網站,可觸及77.8%的臺灣網友、超過900萬人。現收視人口爲25-54歲,已超越電視臺和新聞網站。

而且其每日平均流量爲1548萬人次,日均不重複造訪人次爲475萬人,平均停留時間爲2:40分鐘,APP下載數則是超過200萬次。其中,直播開播2個月以來,每週直播產量已達15小時,FB粉絲數破千萬。根據ComScore數據,ETtoday以80.4%的觸及率,勇奪新聞類網站第1名。

廖尚文說,新聞雲過去一兩年有很大的一個指標是超越蘋果日報,而且很快地可以達到,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因爲唯有超越蘋果日報才能獲利,也就是說在11月突破6千萬元就開始賺錢,因此公司不斷支持新聞雲的投資及給予未來發展策略,尤其是要突破行動APP的發展,才能在下載量、瀏覽量拉開差距及差異化,這都是新聞雲努力及用力去執行的一個戰略。

廖尚文還舉例說新聞雲的中午直播節目雲端最前線》,皆是針對國家、社會發生的重大、熱門議題邀請來賓及政府官員加以探討,由於掌握脈動及閱聽衆關切的話題,創造25萬瀏覽量,最高可以累積到3.5萬線上人數,這就是公司從創造大流量、聚衆粉絲量及訪客量,建立新聞雲的影響力到最後帶來實際的營收,尤其是東森擁有媒體及購物是一直在努力結合的方向。

廖尚文強調,東森國際的本業雖然是倉儲和航運,但是航運在3年後會因爲租約到期而停止營運虧損。倉儲則是與高雄港臺中港的租約續約10年,其長期獲利穩定的基礎之下,更積極投入新零售及新媒體,也就是有別於傳統的媒體及零售的作法,透過大量的瀏覽量及購物臺電話行銷網路上消費行爲,都會因爲會員消費者留下相關數據,讓公司藉此整合及做大數據分析而有效利用,這也就是東森新聞雲靠着社羣數據利用而起家

此外,透過新聞雲平臺的建構,也就是進一步整合爲新媒體全通路,東森國際不僅結合點數經濟的得易Ponta卡及墨攻公司的電子票券平臺,就是可以瞭解消費者的使用或消費行爲。

廖尚文說,會員就是公司營收的根本來源,需要確實服務滿足會員需求,才能增加其黏着度,如今與東森電視等的異業平臺合作,調整系統臺上架費用,都是未來持續努力目標,而且展望全球化發展,也正與日韓合作,也不排除把握好機會好的標的物,持續併購相關媒體、零售等企業,以其未來完成大架構,都將有助於新媒體及拓展海外市場發展基礎,也會給新零售整合很大效益,達到最頂端的創新的服務,就是讓消費者更喜歡我們新零售及新媒體的平臺。

過去一直與東森電視洽談與新聞雲的合作方案,但都沒有很好的呈現,現在與茂德洽談出售股權過程中,就是有談到如何與新聞雲做更好的整合,由於張董事長可以說是對媒體完全沒有經驗企業家,會倚重現有的媒體團隊並與網路新媒體經營經驗合作,這是對雙方有利的,也有助於新聞雲。現在已完成交割獲利36億多元,這將是一個傳統媒體也將是一個新媒體。

廖尚文還補充說因爲東森電視及上海東森的出售,爲總公司帶來獲利及現金,讓公司未來是零負債的狀況,也規劃將入注進來的現金積極投入新零售及新媒體事業羣。

他還強調,蝦皮進軍臺灣是對拍賣等網路電商市場較有影響,然而東森購物沒有做拍賣因此未受影響,且大陸帶來雙11刺激購物市場的影響,東森購物也有跟進同時段行銷,與去年同時段相比業績成長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