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鍛鍊政治轉生  「蔡英文化」竟成國民黨權人的救贖

文/楊騰凱

國民黨在2020年總統大選中大敗,如何「改革」成爲迫在眉睫的難題。當前兩位角逐黨主席補選者,包括現任立法委員江啓臣,以及前臺北市長郝龍斌,不約而同,皆將國民黨的兩岸論述視爲改革核心要點。郝龍斌對於國民黨的兩岸論述改革走向,雖強調自己守護中華民國的信念,卻一改藍營過去在兩岸交流事務上的「溫良恭儉」,大炮重批北京不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更不惜以斷絕兩岸三通作爲要脅手段。此話一出引發的後座力仍在涌現,就連郝龍斌早年投效新黨,也已直接發佈聲明斷絕與郝龍斌的牽連。

無獨有偶,江啓臣一方則儘管強調黨的兩岸論述必須尋求黨內共識,並且貼近民意。但江啓臣對於國民黨兩岸論述改革的發言態度偏向保守,後頭再補上一句「貼近民意」,便已暗示了國民黨當前的兩岸政策、論述與臺灣大衆民意如何相悖。倘若江啓臣當選,是否意謂將重新擁抱國民黨現階段所秉持的「一中各表,九二共識」?顯然外界不必抱太多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郝龍斌與江啓臣,在對於國民黨兩岸論述改革一事上,前者磨刀霍霍,後者見樹不見林,卻不約而同均朝向「蔡英文化」的方向邁進。

忌「馬」失前足 唯「蔡」首是瞻

首先,郝龍斌彷彿吃了炸藥般爆出「斷三通」言論,像極了蔡英文在2020年臺灣總統大選期間操作「抗中」的「辣臺派」。那段日子裡,蔡英文嘴上雖說自己是「中華民國總統」,卻藉由香港「反修例」議題陸港兩地之間吃盡豆腐。只是,現在的郝龍斌不重視臺灣人民對於兩岸交流的需求,遂把三通當成炸雞排般發送的黨主席補選籌碼,某種程度上,郝龍斌操作的手法雖比蔡英文更辣了些,但當「抗中的民進黨」與「抗中的國民黨」擺在臺灣選民面前時,挑選國民黨猶如買下山寨品,誰勝誰敗,答案再明顯不過。

至於江啓臣在大小訪談場合之中,千篇一律指稱要等當上黨主席之後,再來尋求黨內對於兩岸改革的共識,則活生生地像是2012年的蔡英文憑空穿越了出來。

回首彼時的蔡英文首度叩關總統大選,奈何兩岸論述無方,僅以一句「臺灣共識」試圖抗衡馬英九的「九二共識」,「臺灣共識」終遭藍營羞辱成「一盤空心菜」,不僅在臺灣講不清,到美國也一樣講不清,只因「臺灣共識」的內涵說穿了就是「未有共識」,一切就等蔡英文當選後,甩鍋所謂的「民主程序」找出「共識」,最後再作爲與對岸往來的總則。對照江啓臣如今在黨主席補選的戰法,舉手投足間神韻相當。只是,借鑑蔡英文「臺灣共識」在2012年總統大選的結果,事實證明,不清不楚終究妾身未明,討不到便宜。

然而郝龍斌、江啓臣爲什麼會出現「蔡英文化」的表現?若以「中間選民理論」檢討國民黨2020年的敗選,則有跡可循。

國民黨在總統大選選前一直認爲,在臺灣選民分佈版圖之中,最能囊括多數選民支持的中心位置,仍舊是馬英九任內的那一套「中華民國」佐以「九二共識」。彷彿那一套「創造性模糊」可繼續在不斷變遷的兩岸關係以及美中臺三角關係之中,繼續其「朦朧美感」。殊不知,在民進黨的加油添醋以及撿槍撿炮的操作下,選民的中間位置早已出現「偏移」,倒向了對民進黨有利的那一方。

持平而論,政黨存在的目的不外乎爭取執政,姑且不論郝龍斌與江啓臣對國民黨的兩岸論述改革是否過於媚俗及短視,均不脫爲國民黨爭取多數選民支持的出發點,「情有可原」。

但是,郝、江,乃至於整個國民黨都必須釐清,這一片看似吸飽臺灣選民票數的「芒果乾」浪潮,本質上仍不離民進黨炒作及自產自銷。大選期間傳遍社羣媒體的「今日香港,明日臺灣」,就結果論,期間雖多有解放軍、武警或要進港維穩的耳語,但事實終究並未成真。實際上,北京對於香港情勢依舊保持克制,任港府迴應,方是中共當局對於香港製度抱以尊重使然。類似的道理,法國此前也歷經一系列「黃背心」的動盪,惟在臺灣大選中又怎麼沒聽到「今日法國,明日臺灣」的宣傳劇本?故明眼人都清楚,民進黨打的是什麼算盤。

如今國民黨妄自以爲分食「芒果乾」能解一黨存續之危,不僅未看透民進黨的選舉行銷,更是對國民黨過去長期路線的自我否定,甘願自舍政治分歧領袖的地位,棄本次大選中仍表態支持國民黨候選人的552萬臺灣選民,乃至於馬英九時代的約700萬臺灣選民於不顧。郝龍斌、江啓臣若持續走入上述兩種「蔡英文化」,最後弄得進退失據、豬八戒照鏡子,也絕非偶然。

國民黨應當看見「三種蔡英文」

退一萬步而言,「蔡英文化」也並非全盤皆墨。遙想蔡英文於2008年,民進黨遭遇陳水扁貪腐風暴迎面痛擊而奄奄一息,此時蔡英文以「廢墟里的白玫瑰」之姿接下民進黨的爛攤子,明明不被看好,8年後卻成功率領民進黨全面執政,攀上前所未見的政治巔峰。在這過程中,蔡英文將民進黨傳統上的草根與街頭抗爭加以改造,大力邀集扁朝政務官專家學者腦力激盪,分析政策議題,並提供黨籍立委問政炮火,使民進黨在臺灣政壇取得社會議題領導者的地位,而不再只是會流血衝撞莽漢

尤其蔡英文在2012年臺灣總統大選之中,又將民進黨的價值聚焦在「公平正義」,關注起分配議題,把多年來不曾成爲臺灣主流的左派論述端上臺面,徹底告別民進黨歷來每逢選舉必打的悲情訴求、族羣操弄。儘管2012年臺灣總統大選最後的結果,對蔡英文及民進黨而言不盡理想,但後來的故事你我再清楚不過,國民黨自己搞砸了兩岸經貿交流的紅利分配,促使臺灣民意的多數開始向一度左傾的民進黨匯聚,致生民進黨2014年、2016年兩場選舉巨大的勝利。就算放回2020年臺灣總統大選,雖民進黨以「芒果乾」作爲外顯的選舉主軸,但民進黨執政團隊仍以「有感減稅」以及「托育補助」、「長照2.0」等社福政策,以爭取民心

如今,在「辣臺派蔡英文」、「臺灣共識蔡英文」,以及「左傾蔡英文」的三種「蔡英文化」之間,國民黨未來黨主席的兩名人選偏偏沒有師法最重要的第三種蔡英文,顯見國民黨並沒有搞清楚自己爲什麼失敗。說來也好笑,國民黨作爲被民進黨操作「抹紅」、「抗中」的介質,不僅已懶得替自己辯護,甚至還削足適履、服毒求生。一張「抗中牌」竟能唬住百年大黨國民黨,想必民進黨也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