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事何時結束? 陸學者:美2024大選是關鍵變數

聯合國安理會2月24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烏克蘭問題公開會。圖爲全體代表起立爲俄烏衝突遇難者默哀。(圖/中新社)

俄烏戰局陷入僵局,何時迎來和平曙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長趙隆表示,美國2024大選是重要變數,烏克蘭戰事持久化將對拜登執政受到質疑,因此美國總統拜登今年極需階段性成果來爲選情加溫。他也直言,俄烏衝突不只對大國關係增添不確定性,對中國大陸更是弊大於利。

趙隆接受大陸「觀察者網」採訪時指出,如果烏克蘭危機還是以當前這種接近於僵局的狀態保持到明年中下旬,接近美國大選時間點的話,到選舉白熱化階段,拜登政府將面臨巨大壓力,很顯然共和黨會拿此做文章,以此質疑拜登的執政能力,攻擊拜登及民主黨,從而將美國帶入國內政治消耗戰。

趙隆認爲,在上述情況發生之前,拜登的利益訴求不見得完全要將衝突無止境地延長下去。在政治鬥爭的關鍵節點,他也需要階段性成果來證實自身採取的政策是有效的。

他強調,對俄、烏、美等各方而言,今年都將成爲決定烏克蘭危機最終場景的關鍵之年,各方都需要爭取有意義的成果,作爲未來談判的籌碼。

而談及如何恢復談判,趙隆認爲,現在最關鍵的就是要打破戰力平衡。現在戰場上還是處於互有攻守的平衡狀態,首先要打破這個狀態,其中一方形成比較明顯的軍事優勢,纔可能有談判機會。

他進一步稱,未來談判可能會在第三方進行,類似於此前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談判,但是主導或促成談判的關鍵第三方,顯然不是舉行談判的所在國,而是由美國的意願所決定。只要美歐、特別是美國願意促成談判,並在援助問題上對烏克蘭施壓,要求其展開談判的話,實現對話的可能性會顯著增加。但目前來看,美國沒有這樣的動力,也缺乏相關意願。

至於戰事僵持對中國大陸的影響,趙隆直言,烏克蘭危機對中方當然是弊大於利,對大國關係和全球夥伴關係建設造成不確定性;危機導致的政治、安全、經濟和能源領域的負面外溢效應,對中方這樣一個全球貿易大國而言也是不利的。衝突持久化、擴大化帶來的負面效應可能持續增強。

此外,他也表明,當前中俄的戰略協作基於雙方共識,而不是就某一方的意願或解決方式來進行,其主要方向是避免整個世界從本來的發展議程主導轉向安全議程的主導,從原本的「南北」(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互動,變成東西方之間你死我活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