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選爲中美關係添變數 陸學者:防範「對華競爭戰略2.0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在舊金山,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摘自新華社)

美國進入大選年,也將爲中美關係帶來新變數。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李巖24日撰文認爲,在美國兩黨惡鬥氾濫的政治生態下,要關注美國是否會推出「對華競爭戰略2.0版」、軍隊、執法一線人員的摩擦情況,以及各州地方政府是否推進更激進的中國政策等方面。

李巖在「中美聚焦」網站撰文指出,這次選舉週期中,人工智慧技術支撐的「虛假信息」及其「干預美國選舉」似乎正在成爲新的炒作點。同時,兩黨操弄中國議題無一例外地都是以負面炒作爲主,競相展示對華強硬已然成爲選舉年的「政治正確」。

李巖認爲,2024年大選恰逢中美關係剛剛進入止跌企穩的新階段,上述選舉因素仍然會構成對兩國關係的結構性影響。這種影響顯然已經成爲美國對華政策圈的一個重要共識。歐亞集團在其2024年度風險展望報告中指出,全球頭號風險將是「美國反對美國」,拜登今年保持與中國解凍努力會更加困難。

李巖強調,可以預見的是,中美關係的複雜性與美國政治極化,這兩大現象很可能會長期並存,並在一定條件下時不時地產生共振性影響。具體而言,選舉主導下的美國政治生態可能從三個角度對中美關係構成新的衝擊。

一是國會的極端性舉措。國會已經成爲顯著影響中美關係的重要因素,不斷出現的涉華立法與反華提案極大惡化過去幾年的中美關係氛圍。在選舉驅動下,要注意美國會是否會推動所謂「對華競爭戰略」2.0版。拜登政府可能會受限於選舉需要而無法有效制約國會的涉華極端舉措。

二是執行部門的危險性舉動。儘管近期中美相關部門間的接觸相繼展開,但在大選年,白宮對執行部門的政治掌控以及部門間的政策協調可能會有所削弱。特別是執法部門、軍隊一線人員等,一旦出現抓人、縱容海空艦隻摩擦等危險性行爲,將會對中美危機管控形成新的考驗。

三是各州地方政府的消極性動作。與全國層面的政治極化相比,美國地方的政治生態更加複雜且保守化。過去幾年,反華政客對中國的各種惡毒攻擊在州地層面產生一定影響,比如佛羅里達等極端保守州更是制定一系列不友好的涉華政策。州地層面有選舉需要的政客勢必會更肆無忌憚地打中國牌,並且可能引發效仿和連鎖反應。

李巖提醒,鑑於美國政治制度的失能短期難以解決,奉行對華競爭戰略也將是兩黨不會輕易放棄的基本方針,因而兩者長期並存恐怕會成爲未來中美關係的另一個新常態,並且產生深層次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