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量刑天差地遠!司法院籌組「量刑委員會」建立準則

司法籌組量刑委員會,由秘書長林輝煌擔任召集人。(圖/記者吳銘峰攝)

記者吳銘峰/臺北報導

刑法雖然有規定量刑應該考量事項,但法官對於量刑仍有絕對的主導權外界經常質疑法官量刑的心證司法院長許宗力更說「司法如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爲了建立法官的量刑準則,司法院決定籌組「刑事案件量刑委員會研議委員會」,希望能儘速擬定量刑準則。

量刑的問題近年來逐漸發酵,早在2010年的「白玫瑰運動」之後,司法院就開始着手解決量刑心證的問題。司法院陸續製作「量刑資訊系統」、「量刑趨勢建議系統」及「量刑審酌事項參考表」,並頒訂「刑事案件量刑及定執行刑參考要點」,供法官於具體個案量刑時參酌。

其中最有影響力部分在2015年間的「量刑趨勢建議系統」,司法院將統計科學與量刑資訊結合,將量刑資訊系統中之判決資料,透過統計迴歸方法分析各種犯罪刑度,及各種量刑因子對於刑度之影響力大小,並邀集審、檢、辯、學、相關政府機關民間組織,組成焦點團體深度討論藉由分析判決所得之量刑因子及影響力大小,予以適度修正調整,作成此係統。而「量刑趨勢建議系統」更在2018年底全面開放給民衆使用。

但量刑心證問題仍未解決,外界仍有質疑,司法院爲提升量刑妥適性、透明性公平性,決定籌組「刑事案件量刑委員會研議委員會」,由秘書長林輝煌擔任召集人。委員會6日召開第一次籌備會,討論未來將採內部委員會或採獨立機關模式

討論時有許多意見,但多數意見認爲應該成立獨立機關,理由因多數委員認爲若要訂定具有拘束力的量刑準則,宜以獨立機關的形式運作爲宜。另外有部分意見考慮採取漸進方式,先在司法院內部成立委員會,未來再轉型爲獨立機關,這樣對現行制度衝擊較小,接受度也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