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寮蓮霧農靠生物防治法延緩寒害落果 但因這原因更擔憂

枋寮青農張靜玉指出,用生物防治法種蓮霧可延緩落果,但未能有效抗寒,且延遲3至5天的災損更不易被重視。(謝佳潾攝)

枋寮青農張靜玉指出,用生物防治法種蓮霧可延緩落果,但未能有效抗寒,且延遲3至5天的災損更不易被重視。(謝佳潾攝)

超強寒流來襲,又遇蓮霧產季,不少果農剉咧等,當中枋寮青農張靜玉更是憂心不已,她稱生物防治法能延緩落果,但未能有效抗寒,且延遲3至5天的災損更不易被重視,上次霸王級寒流已吃過虧,只盼此次政府能「一視同仁」。

張靜玉5年來堅持用「蟲吃蟲」的生物防治法種蓮霧,年年克服蓋網技術利用害蟲天敵草蛉降低果園蟲害率、加上絕不噴農藥顧好葉片,成功種出友善農耕中最早的一批蓮霧,並藉「老葉」延緩落果,不過也因無法有效抗寒而難逃災害

她說,植物養分是靠葉脈在輸送,所以葉片若顧不好,其餘免談,而生物防治法的基礎就是對葉片最好的保護,不施用任何農藥、以確保它的高抗病率,尤以老葉片爲最,且在寒流來襲時能延緩7分熟的紅果落果,不過約3至5天后仍會因自我催熟而落果。

「不被重視的落果最痛。」她說,上次霸王級寒流來襲時,她的蓮霧真的在3天后開始落果,但卻因非第一時間或是非及時的災損,非常不受政府重視,好像她的落果不是天災害的一樣,因此這次真的會害怕噩夢重演

她自嘲道,現在只能靠「落果延遲期」來搶攻市場,把成熟的鮮果趕快銷出,否則等落果後只能欲哭無淚,但還是期盼政府能一視同仁,不要只有「媒體關注的第一災區」才重視,友善農耕的無奈也應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