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隔板無法防範飛沫 呼吸防護纔是抗疫關鍵(陳志傑、薛盛文)

陳志傑臺灣大學環境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

薛盛文/臺灣大學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生

氣膠(大陸稱氣溶膠)之定義是「懸浮在空氣中的液體或固體微粒」,所以不管是大飛沫或是小飛沫都是氣膠,只是幾百微米的大飛沫只要幾秒鐘,就因爲重力慣性力沉積在地面、牆面、或不同表面,其造成的危害變成是接觸傳染,但是繼續懸浮的較小微粒,依其大小,可能懸浮幾十分鐘、小時、天、甚至月,其傳播途徑就是氣膠傳染,因爲以空氣爲媒介,所以也稱空氣傳染。

目前國內外媒體節目或是餐廳桌上,常見以壓克力隔板受訪者隔開,其意圖顯然是以此隔板保護受訪者/主持人用餐者。具氣膠專業的學者專家都知道,此方法不可行,但需要眼見爲憑的證據,所以臺大氣實驗室利用條桌,以2塊50公分壓克力板分成3格,中間格置一假人頭,以5微米壓克力粉末模擬飛沫,由人體呼出後,利用放置在兩邊分格的微粒粒徑分析儀器監測微粒在空氣中的運動特性

因應肺炎疫情,各地紛紛加裝防疫隔板。(圖/記者林敬旻攝)

實驗結果顯示,在相當於一般室內環境靜風狀況下,呼出的微粒只要11秒就已經擴散至隔壁座位,若是有人走動,所造成的氣流擾動更大,擴散更快,只要6秒就到達隔壁的呼吸區,充分證明隔板無效,或者應該說隔板只對幾百微米的大飛沫有效!可是這些大飛沫本來就吸不進去,何必多此一舉?請參見。

▲提升呼吸防護,是抗疫關鍵。(圖/記者黃子倩攝)

所以關鍵還是在於呼吸防護,其防護等級依序爲:平面口罩立體口罩(N95以上,確認密合度)、動力淨氣式呼吸防護具(PAPR)、呼吸回饋PAPR。平面口罩對疫情防治有部分效果,所以目前每天500新案例,若是連平面口罩都沒有,那就會是5千、5萬、甚至更高的案例數!除了疫苗,要壓下疫情就需要更高階的呼吸防護具,要不然只有手段更激烈的封城了!

防疫隔板無效,風向社交距離1.8公尺更重要。建議衛福部不要只跟着WHO指引,臺灣有相當堅強的氣膠研究學會

熱門點閱》

► 陳志傑/不用疫苗 戴好N95也能終止病毒傳播

► 疫情重創經濟馬泰成/拜登方案對我國紓困策略的啓示

► 施以諾/疫下人生好鬱卒 三招避免「新冠憂鬱」上身

► 疫情重創經濟》簡文政/談電影產業衝擊與契機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