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國家隊 出列-沈榮津超前部署 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不眠不休」就是經長沈榮津過年期間,爲生產口罩,披星戴月四處奔走的最佳寫照。而組織口罩國家隊,從無到有,打響臺灣MIT的招牌,臺灣口罩超前部署,備受各國羨慕,沈榮津的領兵作戰,功不可沒。

爲提升防疫口罩產能,這位年近70歲的歐吉桑,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平日坐鎮經濟部指揮調度,週六、日奔波各個口罩廠,親力親爲緊盯口罩產能,他堅毅的決心,不容打折的貫徹,深深烙印在口罩業者心中,投以最大產能來回報。

生產口罩,人力機器材料人才四大項缺一不可。2月上旬爲口罩機組裝,從找尋機械業、口罩原料物流關鍵企業時,孰悉產業生態的沈榮津一通電話打給廠商,還沒開口對方就直接說「我們願意幫忙!」

經濟部編列1.8億元,購置60部口罩機臺,由位於新北的權和、長宏兩家機械業負責製造。最近一個半月來,來自各地工具機業者車輛進出五股口罩機制造基地,例如上銀科技、臺灣瀧澤、東臺精機哈伯精密等,都是國家隊的一員。

有趣的是,這二家口罩製造機黑手師傅不過十來位,但來自不同工具機業高達約百人,有的是技術菁英專案經理、老員工,甚至上市櫃老闆,各家身穿自家制服,形成特殊的壯觀場景

一位官員透露,製造口罩機過程有很多不爲人知的故事,百來位菁英必須和少數黑手共事,或聽其下達指令,平日競爭的工具機業者,全部聚集在一處,但各公司政策、技術、文化不同,卻都想在國家隊展現出最大的貢獻,過程中難免有很多問題,但瑕不掩瑜,最終在25天內完成交機,較原本需半年期程大幅縮短。事後每家業者都回憶說:「真是難得的經驗」。

高明精機總經理張仕育藝人老婆殷琦,就曾數度到組裝基地探班,她親眼看到70歲「阿伯」沈榮津不假辭色盯着生產線,拿張板凳就坐在組裝基地,一盯就到晚上11點多,有時待到凌晨1點,纔跟大家一起下班。

除口罩外,臺灣防護衣增產靠的也是紡織國家隊。指揮中心物資組敲定3月底要增加100萬件隔離衣、10萬件防護衣,爲此,紡織上下游、業界學界與研究單位全面動員。官員說,過往防護衣材料只有一家國際大廠擁有,但臺灣突破限制。

「我們有這樣的技術!」經濟部找上紡織研究所詢問,立馬得到好消息,經濟部分頭去找紡織業洽談技術轉移,有了技術、原料,但臺灣紡織廠產能,被100萬件隔離衣訂單塞滿,還好有業者願意暫停海外產線,原料空運至該國秘密生產,讓10萬件防護衣在3月底交貨

一通電話、一句我願意幫忙,編織臺灣防疫網,靠的是官員們口中「史上最強歐吉桑」沈榮津的穿針引線,他事必躬親、注重細節數字,把經濟部同仁操得人仰馬翻,爲的就是使命必達,完成超前部署的不可能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