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廣東·全面小康》多重視角下展現“我們的小康生活”

近期,廣東臺聯合全省21家地市級以上廣播電視臺,推出大型融媒系列直播節目《飛越廣東》第三季《全面小康》,以6集篇幅12個小時的體量全面回顧總結廣東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光輝歷程和絢爛畫卷。

節目現已播至中段,在上篇中,我們談到該季整體在大版面、大傳播上的升級打法,加量不加價,在這篇中,我們想從多重視角下的靈活運用來談談如何做好“美好生活,你我都是主角”這個主題文章。

“美好生活,你我都是主角”不是說說而已,如何展現這個歷史交匯時刻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紀錄這一歷史時刻,“飛越廣東”第三季充分發揮全臺電視新聞中心的力量,發揮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做到了歎爲觀止的大體量採訪。幾乎每一期節目,採訪人數都以百計,採訪對象涉及農民、扶貧工作者、社區居民、院士、企業家、文體明星、專家學者、企業員工、醫生、教師、工程師、大學生、公務員、程序員、退休工人等衆多羣體,如何把這些最鮮活有力的面孔、最生動感人的話語充分挖掘呈現出來,節目組創新運用了各種視聽技術、體裁形式,通過轉換講述者的視角,讓節目風格各異,形式多樣。

總結來看,《飛越廣東》第三季主要出現了這麼五種視角,以下將逐一分析之。

一、 連線直播——我在現場

第一種是《飛越廣東》最開始主打的“連線直播”視角,廣泛應用5G直播、虛擬演播室等新技術手段,通過在現場的記者和在演播室的主持人連線,帶領觀衆感受現場的蓬勃生機。

如第一期節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整場直播共有8次場外記者連線,連線時長總計超30分鐘。記者或者乘熱氣球生態旅遊看滿山果林,或者探訪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品嚐舌尖上的美味,或者到中西部扶貧現場,親身體驗一把主播帶貨的成就。第二期《創新篇》則更是把直播連線拉到了第四屆全球智能工業大會現場,讓觀衆直觀領略這些來自全世界的“最強大腦”們的會上風采。

二、 記者Vlog——我就是我。

記者Vlog,在前兩季也有出現,但在第三季才更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了它的亮點和特色。節目組大量採用一批萌新記者,他們年輕、思維跳躍,熟悉互聯網語言,節目組對他們的創意大膽採納,不吝惜展示這些記者性格特點,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如《協調篇》中的《打卡全球最長濱海公路》。記者沿着這條長達1875公里,途經廣東14個沿海城市,90個景點的濱海公路,一路打卡,把沿途最美的風光、人文一一展示。

記者Vlog能打破時空限制,讓觀衆在短短几分鐘領略這條美麗公路上的最精華最震撼人心畫面,節奏動感活潑,充滿新媒體年輕態的敘事風格。

《創新篇》中《開往春天的地鐵》,記者搭乘一班時速百公里的無人駕駛列車,體驗廣州、深圳雙子星交通速度、CBD的高度和城市的密度。

千年商都與經濟特區,一廊聯動,新舊交融。從城市速度到城市活力的沉浸體驗,觀衆也不禁感嘆,人民生活幸福正向春天一往無前。

三、 記者專訪——讓我們面對面

專訪這種形式雖簡單平常,但一直深受觀衆喜愛,因爲它能最大程度展示記者和採訪對象的思想交鋒。故《飛越廣東》在面對專家、學者、政要等擅長理性思維人士,往往採用專訪形式。在《飛越廣東》,主要是通過《超級訪問》這個環節來呈現。這個環節也產生了大量金句,如第一期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先生說的“中國的減貧是世界經濟奇蹟”。《創新篇》採訪廣東院士聯合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他說“科技創新是我們的核心,是第一,是我們的命!”

四、採訪對象視角——我來講!

如果採訪對象夠獨特,節目組乾脆讓採訪對象開口,以他們的視角直接講述。如《壯族姑娘Vlog:發掘資源稟賦 深山古村成“網紅”》,講述的是壯族姑娘蒙美芹,研究生畢業回到家鄉清遠連山蒙峒村,爲了把家鄉美景美物傳播出去,開始在網上做鄉村直播,帶動蒙峒村成爲網紅村故事

全片以蒙美芹的Vlog爲視角,蒙美芹自己配音,自己講述,生動再現蒙美芹在村子裡的主播生涯,蒙峒村村民們喜洋洋的生活情景。《我是小小圖書管理員》說的是河源佛嶺小學生溫舒瑩,自述她的學校被捐贈了一個圖書館後,她光榮成爲一名圖書管理員的經歷,展示了她和她的同學們享受圖書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和充實。

五、擬人視角——我最可愛!

除了在記者和採訪對象中變換視角,節目組還創新運用擬人手法,把物件擬人化。貧困山村裡的村民走向小康,大量扶貧產品立下赫赫戰功角。節目組爲了更好地展示這些優秀農產品,大量地運用擬人手法,以這些農產品的口吻講述鄉親們的脫貧路,大量的漫畫、萌萌的配音,讓整個片子生動活潑,充滿童趣。如《一顆“扶貧稻穀”的成名路》,以一顆稻穀界默默無聞的“小透明”稻穀自述,講述自己在村民和扶貧服務中心、電商平臺的多方幫助下,經歷除雜、碾米、拋光、檢測等種種歷練,最終成長爲稻穀界“網紅”的勵志故事。

綠色篇》裡的《一隻蛋雞的“新奇之旅”》講的則是茂名一家關注環保的養雞場的一隻叫“阿綠”的小雞,自述從出生到長大再到生蛋從農場到餐桌的“雞生”旅行。說“新奇”,是因爲這家養雞場養雞的環境和設備,實在是顛覆了阿綠父輩和祖輩的想象。對比之下,阿綠自豪地宣稱:只有在更大的舞臺,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跨屏傳播,“飛越廣東”主題航班再次出發

《飛越廣東》作爲廣東臺促進融媒發展的重點大型融媒創新項目,在媒體融合的廣度和深度上一直在不斷創新。除了內容上借鑑互聯網新傳播語態,在形式上,也極力加乘跨界質媒體傳播效力,讓IP破壁出圈。繼上季和南航、東航合作後,此次第三季再次和南航合作,推出主題航班活動。

記者搭乘CZ3099航班,從踏入機場領取登機牌開始,就不斷接受機組人員cue過來的“飛越廣東”信息,機艙內融入大量“飛越廣東”主題元素乘客空姐、機長都有一番獨屬於自己理解的“小康生活”。

在第三季,節目組更進一步,聯合粵運交通公司,在廣東清遠、肇慶、陽江三地客運站推出《飛越廣東》主題客運,客運站和大巴都佈滿“飛越廣東”元素,記者化身導遊登上大巴,和大巴上的乘客們一起聊天,唱歌,伴着《我的祖國》歌聲,一路把歡聲笑語灑在了祖國大地。

在線上線下強勁的聯合傳播下,《飛越廣東》的全網數據一路走高,從首篇《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網閱讀量2200多萬,到第四期《綠色篇》已達3540多萬,四期全網閱讀量超一億。

2020,最後一批乘客已全部抵達“小康”站,但這不是終點,前方還有更偉大的目標在等待着我們。而“飛越廣東”航班、列車,將始終伴隨奮鬥在路上的人們,出發、歸來。

(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