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生態公園 孕育出臺北樹蛙及多種園生植物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富民生態公園臺北市第一座生態公園,經過10年的努力,孕育出臺北樹蛙園生植物水草。目前市府正在積極推動「街道綠化、公園美化城市花園化」,讓富民生態公園成爲最好的示範。

▲富民生態公園設有樹蛙覆育教學館。(圖/取自臺北市政府)

富民生態公園號稱會呼吸的公園,是少數的水生生態園,位於綠意盎然的松山區富錦裡,呈帶狀面積約8413平方公尺,設有入口意象生態池、蝴蝶食草培育區、樹蛙覆育教學館、喬木區及埤塘生態區;還蘊含鳳凰木、白千層、杜鵑花桂花雲南黃馨等植物。

▲富民生態公園位於綠意盎然的松山區富錦裡。(圖/取自Google地圖)

其實富民生態公園在10年前只是一座平凡無奇的小公園,還有一條水溝,日積月累水溝發臭、招來蚊蠅,進而蕭條荒廢,經過長達6年整治後,大幅度改善周邊生態景觀,在2002年榮獲「臺北城都市設計景觀大獎」。

但維護生態的工作並不容易,曾有民衆誤解生態公園,竟然把土蝨巴西龜、螯蝦拿到園內放生,不但污染水質,還破壞自然生態平衡。因此,園內放有寶島生態「不放生、不棄養、不餵食」的三不政策牌示教導民衆正確生態保育觀念,維持生態公園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