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杯,夜臺北! 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吳建恆x旅遊達人工頭堅

經常結伴出遊兩人,回顧這些年臺北夜生活的場域生態變化,深感臺北的夜遊場已具備吸引國際目光實力水準。(攝影顏涵正

吳建恆與工頭堅,前者是知名的DJ 和主持人,後者爲旅遊達人和資深部落客, 他們前半生沒有特別的交集,卻因同樣熱愛臺北夜生活和飲酒,幾經相遇漸成知交。經常結伴出遊的兩人,回顧這些年臺北夜生活的場域和生態變化,深感臺北的夜遊場已具備吸引國際目光的實力與水準。

分衆式的夜生活時代

常因主持工作忙至夜深,總愛在收工後和朋友相聚、把酒言歡的吳建恆,索性搬至酒吧林立的安和路一帶,對於夜臺北, 他有着積年累月的觀察心得。回顧過去一、二十年來的臺北夜生活,吳建恆說:「以前大家會在同一家知名夜店排隊,管去那樣的地方叫時髦,所有人過着一模一樣的夜生活。但如今在一條巷子裡,可能會有專門供應琴酒的酒吧,也有隻放某一種音樂的場所,以往流行的大型夜店與夜總會,隨着分衆時代的來臨而漸漸消失。」

曾擔任夜店企畫、後來轉換跑道進入旅遊業的工頭堅,也記得過去那個大家羣聚於大型夜店的年代,他說:「以前沒網路,大家在家覺得寂寞,爲了要認識人,就會不約而同到一樣的夜店。但進入網路時代後,大家不用再尋尋覓覓,因爲同溫層就在網路上。」他分析網路興起後,人們對夜生活場地的需求丕變,場地不再以容納人數取勝,風格小店取而代之,氣味相投的人會聚集一處,氣氛更爲熱絡,分衆化也使得夜生活的樣貌日趨多元。

這樣的趨勢下,吳建恆觀察到現在的小店不再非得存在於商圈,而是越來越深入社區, 「年輕人用創意開店,打破了非得店面不可的邏輯。過去大家覺得不可能開店的二樓、車子進不去的巷子,如今都出現有名的店。臺北的巷弄越來越精彩,我覺得這樣很美, 好喜歡臺北現在這個樣子。」

工頭堅認爲,捷運的開通也是改變店家分佈的重要因素,當人們發現夜遊之後仍有便利的交通工具可以返家,就更願意擴大活動圈、前往不同區域探索,放眼臺北市,只要捷運可及的地方都適合開店。他笑着說:「以前住樂利路時,總覺得那裡是臺北市的邊陲, 有整排的修車廠。前幾年,一場約在酒吧的採訪,到場後竟發現就在以前我家樓下,而我卻認不出來,這裡原本是動物醫院。有了捷運,整個都不一樣了!」

類型多元的臺北夜生活

走遍世界各地,吳建恆認爲臺灣夜生活最吸引他的一點,便在於良好的治安,讓他不必特別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這樣的條件, 特別有利於夜生活的發展。過去經常帶團出國的工頭堅也認爲,透過影劇傳送的國外夜生活樣態,常令人感到嚮往,然而在臺灣還是讓他更感到自在。此外,臺北的夜生活依傍着社區,離夜市也不遠,年輕男女喝完酒接着吃點清粥小菜,或在路邊吃碗涼麪,又是另一種夜生活風景。

吳建恆認爲夜市和宵夜場,不僅是串聯臺北夜生活的重要因子,也是本地的重要特色, 他說:「住在臺北真的非常幸福,很多餐廳開到半夜,在世界上的很多城市裡,根本沒辦法在晚上12 點去吃個好吃的鍋物。」

除了豐富的餐飲活動,臺灣的夜生活近年來也發展出更多元的面向。工頭堅指出,臺北除了有24 小時書店,最近也有越來越多非傳統的夜生活空間,願意支持夜間藝文活動, 例如他近期舉辦的「酒鬼夜談」夜間論壇與品酒活動,便是在一家專賣有肉植物的店裡進行。「除此之外,在近期全民瘋運動的趨勢下,以前拿着酒杯在夜店打卡的網美,現在晚上紛紛跑去爬象山全世界要找到像臺北一樣,在市中心就可以爬山的城市,的確不容易;最近信義區也多了很多夜間營業的拳擊館和健身房,夜間運動已成爲臺北夜生活的一部分。」

左:吳建恆,知名廣播和電視主持人,近年亦跨足戲劇與文字出版。曾獲金鐘獎最佳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現爲中廣流行網《娛樂E 世代》、緯來日本臺《日本學問大》節目主持人。右:工頭堅,本名吳建誼。曾爲夜店企畫、MV 導演、資深部落客、國際領隊,現爲 RiceTour 米飯旅行社負責人。(攝影/顏涵正)

臺灣近年出現各式各樣的主題酒吧,讓夜間生活更有趣 。(攝影/ Joy Hsieh)

具有世界實力的酒吧文化

在多元發展的臺北夜生活中,酒吧仍佔有不可忽視的比重,並逐漸發展爲成熟的產業。從知名的「Tickle My Fantasy」和「Watersheds 」開始認識信義安和一帶飲酒文化的吳建恆, 近日着迷於類似「臺北煉瓦蒸溜所」這一類帶有日式昭和風的酒吧。他發現,近年開設的飲酒場所更講究風格氣氛的營造,「我喜歡在這樣的場所裡,尋找我理想中居家環境的樣子。在這樣的地方,不管是跟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相遇,我都可以充分放鬆,這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事。」

除了益發講究的空間風格,工頭堅發現,臺北這幾年的飲酒習慣也逐漸改變,「以前大家就是瞎喝,但這幾年調酒文化逐漸成形,不管是資訊的流通度,或是大家頻繁的出國經驗,都促成了這樣的風潮。」他指出,過去大家總執著於模仿國外酒品的風味,但這幾年臺灣的釀酒者開始發現,只有以本地特色制酒,纔有可能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這樣的觀念也隨之進入酒吧。他語帶羨慕地說,臺灣新一代的調酒師,年紀尚輕時就已接觸許多國外資訊,再以創意加入臺灣的食材元素,可以調出很厲害的飲品,他認爲:「城市和人的個性會反映在調出來的酒品上,調酒師到日本學到了嚴謹的態度,然後在調酒加入柚子柳丁烏梅這些地方風味的元素,形成混搭的組合,這就是臺灣調酒令人着迷之處。」

吳建恆和工頭堅都認爲,臺灣調酒師近年在國際上屢屢得獎,也讓全世界注意到臺北旺盛的創作力,臺北的夜生活可以成爲吸引全球目光的焦點。工頭堅說:「臺北可以多發展自己的夜生活特色,雖然現在因爲疫情,大家沒辦法自由跨國移動,但是當外國旅客可以來的時候,臺北多元又有特色的夜生活,會讓這個城市變成許多人想來一探究竟的地方!」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工頭堅(左)和吳建恆(右)都是資深的臺北夜遊者,對臺北夜生活的發展潛力感到樂觀 。(攝影/顏涵正)

(本文摘自《臺北畫刊11月號634期》)

《臺北畫刊11月號6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