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對外開放下的中國汽車新機遇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實行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外貿穩中提質。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更好參與國際經濟合作。隨後,工信部召開汽車產業擴大開放座談會,探討汽車行業如何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及擴大開放對產業發展的影響。按照國家發改委公佈的汽車行業股比放開時間表,2022年,我國汽車領域的合資股比限制將全面取消,汽車行業將步入全面開放的新發展階段。在這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我國汽車行業的對外開放將發生哪些變化汽車產業怎樣實現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中國汽車企業又有何發展機會

對外開放核心價值觀發生變化

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看來,高水平對外開放階段,中國汽車工業要加強軟科學方面的國際合作,推動我國汽車行業對外開放的高質量發展。“改革開放40餘年後的今天,中國可以與世界平視了。我覺得,當前中國汽車工業也完全可以用‘平視’這個詞。”在付於武看來,我國連續多年成爲全球新車銷量第一大國。從某種角度來看,在電動化、智能化等方面,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是走在世界前列的。這個時候的對外開放也需要邁進到一個全新的階段。今年我國又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綠色發展國家戰略,汽車行業作爲國民經濟的“發動機”和“車頭”,也必須符合我國綠色發展的戰略。“這時候我們對外開放的核心價值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高質量、綠色發展成爲我國對外開放新的核心價值觀。”付於武強調,面對高質量和綠色發展的對外開放新核心價值觀,在形式上,我們的大門要敞開、股比要放開、也要降低關稅與世界接軌,真心實意地對外開放,但在方式內容方面也要有所變化。

如何在方式、內容上有變化?中國電動汽車百人副理事長董揚認爲,汽車工業要繼續深化下一步的對外開放,在股比限制放開後,可以在高端製造領域尋求新的對外合作。“如芯片這種短板領域,即使外商獨資都沒關係。外商獨資企業也可以享受與本土企業一視同仁的待遇,包括補貼。”董揚強調,在某些短板領域吸引外資來華髮展,不僅可以幫助我國汽車工業構建更安全的產業鏈,促進本土汽車工業更好地成長,同時也符合汽車產業的發展規律。

當然,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要求汽車工業必須做好準備。“按照此前國家發改委提出的我國汽車工業開放時間表,2022年之後股比將全面取消。在全面開放之前,汽車工業、企業需要做好準備。”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強調,“在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環境下,會創造條件讓中外雙方共同獲得發展,以起到1+1﹥2的效果。”

加強軟科學領域對外合作

汽車行業已經進入跨界融合發展的新時代,開始向“新四化”轉型。在中國汽車工業由大變強的發展階段,需要“補短板”、增強核心競爭力,有針對性地對外開放。“我們需要加強短板領域的合作,如智能化、芯片等方面,從材料到設計、封裝、試驗,再到製造,開展更高水平、更高技術層面的對外開放。我們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加強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對外開放,有針對性地開展更深度的、高質量的國際合作。”付於武表示,在基礎材料、高端裝備等領域,我國汽車產業還存在一定的短板,加強這些領域的對外開放是我國汽車產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點。如在高端製造領域,雖然中國機牀數量全球第一,但高端製造設備還嚴重依賴進口,而加強材料製造技術領域的對外開放,加深在短板領域的合作,不僅涉及汽車領域,更需要跨界融合,這也是我國汽車行業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的一種體現形式。

“過去,我們更多注重硬件,多圍繞實體經濟領域對外開放。現在,我們也要注意軟件方面,加強‘軟科學’領域的對外開放。”付於武認爲,對於汽車行業而言,我們需要加強基礎研究,加快基礎研究人才的培養,在這方面可以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在基礎研究領域我們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們可以加強這方面的合作,接下來,加強軟科學的對外合作是我們的發展重點。比如資本層面的合作。“造車新勢力已經開展了有效的探索,通過在美國等海外市場上市,獲得更多國際資本的支持。今後,我國汽車領域可以探討更多對外金融等方面的合作。”付於武說。在工信部舉行的汽車產業擴大開放座談會上,工信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就指出,要引導行業企業積極做好應對準備。行業企業要立足未來新的產業生態、商業模式特徵,找準市場定位、加大研發投入、加強橫向聯合,提高技術創新和國際化發展能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副會長張書林提出,“十四五”期間是我國建設汽車強國的重要階段,而作爲一個汽車強國,出口是重要組成部分。“我個人認爲,我國汽車產業的出口數量應該達到總產銷量的10%~20%,這才配得上一個汽車強國的水平。對比歐美等汽車工業發達國家,本國對世界汽車市場的貢獻都很大,這也是汽車行業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表現。”張書林強調,對於汽車工業而言,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不僅是吸引多少外資、有多少國外品牌來中國這一世界上最大的新車市場發展,而是要讓中國車企走向世界,更好地參與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他認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許會給中國車企帶來更多發展機會。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瑞也強調,在對外開放的新階段,中國品牌車企要積極“走出去”,更好地參與國際汽車市場的競爭。

中國企業會迎來新發展機會

在付於武看來,在這個高質量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中國企業也可以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這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發展案例。繼一汽-大衆、上汽大衆之後,大衆汽車集團在我國又與江淮、國軒高科開展了系列合作,這既是國外企業的機會,也是中國企業的機會。”付於武認爲,未來的高水平開放過程,也是我們整合國際國內最優質資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國內企業和國際企業同樣都擁有絕佳的發展機會。在中國豐富的創新產業鏈中,將會有更多優秀的企業脫穎而出,獲得更高水平的發展。中國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大市場,我們要用開放包容的心態、更寬的視野,歡迎更多有技術、有實力的企業來中國,與我國汽車工業一起,開啓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付於武表示,在我國汽車工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未來發展中,會有無限的想象空間,希望國外同行、知名企業能抓住這個全新的發展機會。

白明同樣認爲,在深入開放的合作中,中國企業可以獲得新的發展機會。他以特斯拉在中國的獨資爲例稱,雖然外商在整車生產形式上開始獨資,但在中國本土的生產過程中,可以拉動零部件產業的發展。“特斯拉不斷提出降低供應鏈成本的要求,這加速了其零部件供應商本土化,且同時引導供應商降低生產成本,這既是本土零部件供應商的機會,也會促進其他新能源車企在成本降低上下功夫。”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中國車企不一定會喪失對外合作的機會。“外商會綜合考慮‘水土不服’、本土營銷體系等各種因素,他們仍需要藉助本土企業的本地化優勢。”白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