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也玩VR? 臺北愛樂搬演電玩版莫札特《魔笛》 

臺北愛樂文教基金會長榮交響樂團演出魔笛 ,由孔孝誠和蔡沄宣飾男女主角。(圖/臺北愛樂文教基金會提供)

歌劇也玩實境遊戲? 臺北愛樂搬演前所未見的電玩莫札特《魔笛》

記者蘇位榮/臺北報導

繼四月演出《魔笛》選粹後,10月2日臺北愛樂歌劇坊將與長榮交響樂團合作,於國家音樂挑戰全本莫札特《魔笛》歌劇,把時空背景拉到2018年,融入VR、人工智慧、實境遊戲等概念,給予魔笛這出經典歌劇新鮮感突破劇情的想像。

《魔笛》是在莫札特生命中的最後一年寫作的,當時他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鬱不得志,精神處於極度絕望的境況。雖然如此,莫札特的創作熱情仍很高,所以當維登劇院經理伊曼紐爾·席卡內德提出請他爲一部德語歌劇譜曲時,莫札特欣然創作出這出歌劇史上最膾炙人口的傳世經典。

你可能不不瞭解魔笛的故事,但只要樂曲響起,大家都不禁說出「這首我聽過!」這部作品充滿了幻想童話,包括:象徵正與邪的預言者及夜後、王子公主愛情、跟隨王子突破重重試煉的捕鳥人、侍女仙童摩爾人,以及武士等等,使得《魔笛》不只是音樂吸引人,豐富生動的人物角色也讓劇情毫無冷場

VR、人工智慧、與實境遊戲三個概念,是此次加入的新挑戰!導演陳仕弦表示:「在流暢又符合原來的概念下,我們嘗試在歌劇這個既有的藝術作品,加入新的創意,讓《魔笛》更有新鮮感以及生命力。」《魔笛》本來就是充滿幻想的童話,於是本身也喜愛電玩的導演,嘗試將現今熱門的實境遊戲概念融入其中:戴上VR的玩家,將搖身一變成爲遊戲主角王子塔米諾,在《魔笛》這款電玩中遇到了NPC(非玩家角色)-捕鳥人帕帕基諾,而本來應該任勞任怨替玩家服務的NPC帕帕基諾卻發展出自我意識,他離開崗位跟隨了塔米諾,開啓了他們解救公主的冒險旅程

此次臺北愛樂歌劇坊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魔笛》以半舞臺形式(semi-staged)呈現,將樂團和戲劇空間並置於音樂廳舞臺上,並利用燈光、佈景投影等效果,讓觀衆身歷其境,進入屬於《魔笛》的實境遊戲中。利用投影,將可見到情節在森林、宮殿以及水火試煉間的場景轉換;而在角色造型上,飾演王子塔米諾的孔孝誠將以俠客配劍葉展毓扮演的帕帕基諾身穿德國風傳統服飾演唱〈我是一個捕鳥人〉、以一襲華麗禮服登場的夜後由羅心汝挑戰〈復仇之火在我心裡燃燒〉,呈現2018年電玩版的《魔笛》歌劇。

「好的劇本、故事是跨時代的,在不同的年代,我們依然會感到共鳴。」邱君強表示,經過20年,他更能體會莫札特那種返璞歸真的作曲技法,以及音樂的語言,所以我現在就以比較輕巧、比較快速的音樂去看待這齣劇。在音樂方面,沒有做任何的改動,但是好的劇本,其實可以讓詮釋的人,像是導演有很多發揮得空間。

導演陳仕弦說,這次把魔笛做了小幅度的調整,會讓故事整個的走向不一樣!把魔笛搬到2018年的現今,藉由VR、實境的概念,讓塔米諾王子-在現實社會中失意的人,進入魔笛這個遊戲裡,享受榮華富貴並追求愛情。這是不一樣的嘗試,也可能是之後世界的趨勢:在舞臺上面探究現實社會的樣貌

臺北愛樂歌劇坊《魔笛》將於10月2日晚間19:30在國家音樂廳演出,由邱君強指揮、陳仕弦執導、長榮交響樂團擔任伴奏,並集合謝銘謀、羅心汝、孔孝誠、蔡沄宣、葉展毓等十餘名臺北愛樂歌劇坊歌手全場以德語演唱、同步中文字幕,中文對白演出。演出詳情請洽臺北愛樂官方網站www.tpf.org.tw或兩廳售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