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是臺灣服裝發展史 華航空姐制服53年演進全紀錄

記者遊琁如/臺北報導華航上週五(12日)正式發表新一代的服員制服,引起不少討論。由設計師張叔平延續華航傳統旗袍設計,加入紅色元素設計,以50年代的優雅爲主設計主軸。不少網友反應是「無敵鐵金剛」,也有人認爲,華航新的制服形象展現了當代的設計潮流。無論褒貶如何,華航的空姐制服,確實引起話題,至於旅客是否能看得慣?也許只能在未來正式換裝後,經過時間的討論纔有待分曉。▼華航新制服。(圖/記者黃士原攝)空姐的身上的制服爲何如此受到矚目?也許因爲長時間的搭機體驗,給予客人一套視覺放大的環境。在過去搭機尚無多樣娛樂設備下,狹窄幾乎無事可做、無處可去的機艙內,空服員的態度語氣,乃至化妝衣着,皆成爲旅客乘坐時的觀察重點。旅客也因爲與空服員近距離接觸,空姐的形象自然成爲不少人心中的「大衆情人」角色,空姐服裝一換,難怪引起關注。華航的空姐制服最早可以追溯自1962年,自開闢第一條臺北至花蓮國內航線起開始載客營運,首期的冬夏季制服,冬季的包頭視覺效果相當特別。1967年的鳳仙裝、中式高盤外套機上服務的黃紅綠三種顏色旗袍,1971年的頭等艙迎賓旗袍、1973年帶有小斗篷的夏季標誌制服、1974年V領外套的四色旗袍,到1988年後的西式套裝大衣,開始引入一點西服款式,一直到1995年的紅梅揚姿制服,至現今我們看到的華航制服。華航的制服演進,活脫脫成爲臺灣服裝的發展史,細緻優雅的演化過程,相當精采。長達53年的制服演進,從剪裁、顏色,冬夏季搭配套裝,乃至鞋款,《ETtoday東森新聞雲》特別取得早年至今的完整華航制服演進過程,提供旅客參考。然而,無論制服設計成何等樣貌,空服員服務的專業笑容,纔是真正叫人難忘的記憶。華航制服演進史(圖/華航提供)

按下一頁,繼續華航制服演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