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REITs開啓,如何乘風破浪?

近期,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一個投資新品種――公募REITs。這類專業性很強的產品背後有哪些故事,又將給中國經濟、中國金融體系和投資者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

中國版公募REITs開啓

REITs全稱爲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即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已經成爲國際資本市場的重要金融投資產品。

這種產品是實現不動產證券化的重要手段,通過發行收益憑證彙集投資者的資金交由專業投資機構進行不動產投資經營管理,並將投資收益及時分配給投資者的一種投資基金。

截至2019年,全球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REITs市場,並建立相關制度,資產管理規模超過2萬億美元。

發展中,REITs包含的不動產從商業地產公寓逐步擴展至交通、能源、倉儲、工業、醫療、通信等領域,推動了衆多傳統業態的深刻變革。

REITs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如何針對中國經濟、金融的發展實際設計符合中國市場的改革路徑,考驗着改革者、市場參與方的決心與智慧。

經過多年探索,中國版的公募REITs找到着力點,從基礎設施領域切入開始試點,探索出了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制度設計,開啓乘風破浪的旅程人們期待着,公募REITs在中國市場煥發新的生機,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對於投資者而言,REITs具有相對穩定的投資收益,可以成爲長線投資產品。對於資產持有者來說,REITs實現了依託不動產的權益性融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不動產易導致資金錯配的缺陷,從而可以有效防範債務風險,提高長週期、風險性資產的流動性。對於運營方而言,REITs在將募集資金用於持有資產的同時,又可以併購新的項目,是運營管理和商業模式複製的高效助推手段。

迴應中國經濟“升級”的需求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需要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係,實現經濟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這離不開一個更高質效的金融體系。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崢看來,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蹟。特別是近20年,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這個過程中,以土地和基礎設施爲抵押品,成爲信用擴張的主要方式,爲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撐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存量大量形成的同時,也要看到,政府部門與企業負債率攀升。

如何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繼續完成“三去一降一補”重要任務,是擺在各方面前的重要課題。

對於中國的金融體系來說,持續深化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有效盤活存量資產、形成存量資產和新增投資的良性循環成爲迴應中國經濟“升級”需求的必修課

公募REITs是重要的改革舉措。多位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各級政府和相關企業支出中用於投資的比例較大,積累了規模龐大的優質基礎設施類資產。基礎設施REITs可盤活這些存量資產,提供增量投資資金,降低槓桿率,有利於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介紹,首批REITs試點項目涵蓋高速公路、工業園區、倉儲物流、污水處理和垃圾發電等多種資產類型,募集資金用於新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重點投向補短板領域。下一步,證監會將及時總結試點經驗,適時穩步擴大基礎設施REITs試點範圍

引領居民投資新風

伴隨着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居民積累了大量財富。人們理財需求的旺盛催生了一個蓬勃的財富管理市場。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這將爲消費提供長期的內生動力,同時也更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居民的財產性收入主要來自金融市場的回報,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需要開發與各類居民需求相匹配的金融產品。

長期以來,中國理財市場的主流產品分別爲“低風險、低收益”和“高風險、高收益”兩類。家庭資產配置的產品籃子一直存在“短板”。

公募REITs的推出有望提供一種不同於股票和債券的大類資產。張崢認爲,公募REITs的投資屬性可以用“中風險、中收益,高比例分紅”來形容,能夠降低不動產的投資門檻,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享受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

“由於公募REITs的底層資產是不動產,與目前市場上主流的股債爲主的金融資產關聯性低,有助於投資者資產配置的多元化,具有較高的配置價值。”張崢說。

監管部門釋放出鼓勵公募REITs發展的信號。證監會表示將積極培育多元化REITs投資者羣體,鼓勵銀行、保險、社保基金、證券、基金等專業機構投資者參與。

隨着公募REITs市場發展,未來這個市場的規模將會有多大?張崢等專家測算,根據中國的不動產資產規模和海外REITs市場發展經驗,保守估計中國公募REITs市場將達到5萬億-14萬億元。

未來,公募REITs發展要做的“功課”還有很多:底層資產範圍的拓展、管理人能力的提升,投資者的培育……這些都需要持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