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從國際經濟情勢看我國產業前景的挑戰

工商社論

近日各國陸續公佈今年首季GDP統計數據,讓外界得以窺探新冠病毒疫情對各國經濟的初步影響。以世界三大主要經濟體美國中國歐洲爲例,今年首季GDP呈現同步萎縮,顯示疫情已對全球經濟帶來顯著衝擊

首先是美歐地區,美國首季GDP季增年率爲-4.8%,是金融海嘯以來的最大減幅美國商業部指出,受到疫情影響,政府自3月起實施「外出禁止令」(stay-at-home orders),企業和教育部門取消了多項實體活動,改採遠端方式維繫正常營運與教學。另一方面,儘管美國民衆的可支配所得持續增加,但消費者購買行爲受到疫情與防疫政策的壓抑出現停滯,其中又以與汽車相關的耐久財消費,以及「住宿餐飲」和「娛樂」等服務消費支出減少最多,是導致GDP大幅下滑的主因。而歐洲則因爲區域各國採取社交距離和封鎖措施,導致企業營運出現困難,失業人數也急遽攀升,根據歐盟統計局資料,歐盟和歐元區首季GDP分別年減2.7%和3.3%,衰退幅度也寫下2009年以來的新低,個別國家則以法國、西班牙和義大利的受創程度最爲慘重。

在中國方面,過去五年中國首季GDP平均年增率爲6.8%,而今年首季GDP變化率雖然也是6.8%,但符號由正轉負,增減幅度一來一往高達13.6個百分點,顯見中國經濟正遭遇疫情的猛烈重擊。倘若進一步分析個別行業的GDP變化,僅有「資訊傳輸、軟體與資訊技術服務業」及「金融業」GDP維持正成長,其中資訊相關服務業成長幅度達13.2%,凸顯疫情期間能夠打破地理空間限制的服務提供者反而成爲疫情逆風下的最大贏家,反觀住宿餐飲、批發零售、建築、交通運輸等高度仰賴「接觸經濟」的行業則難以倖免,相關行業首季GDP皆較去年同期銳減至少一成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受到封城停工措施最直接影響的製造業,首季GDP下滑10.2%,緊縮程度雖不若服務業,但卻已造成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秩序大亂。而由於行業產出遭逢重創,連帶使得就業情勢亮起紅燈,據統計,中國2月份城鎮失業率爲6.2%,創下歷史新高,相較於去年底失業率雖僅增加1個百分點,但這意味着過去兩個月有近500萬人失去工作,加以數個月後又將迎來畢業求職旺季,預估將有逾800萬名應屆畢業生進入職場求職,在當前景氣內外皆冷的情況下,中國今年勞動市場所面臨的壓力可見一斑。

日前主計總處公佈我國今年首季GDP年增率爲1.54%,表現優於前述三大經濟體,也優於鄰近的韓國。但值得留意的是,以往穩定貢獻經濟成長的民間消費,出現十年來僅見的負成長,疫情同樣正給我國產業經營帶來嚴峻考驗。受民間消費減少最直接影響的行業當屬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3月份整體零售業營業額較去年同期減少3.4%,其中百貨公司免稅店的衰退幅度更高達二成以上,其他如服飾和家用器具等行業,業績也都呈現雙位數下降。此外,3月份餐飲業營業額創下史上最大跌幅,較去年同期減少21%,而近期也有多家指標性旅館業者決定歇業或結束營業。

另一個與經濟成長息息相關的是出口。儘管今年首季我國出口表現尚稱穩健,然綜觀當前國際經濟情勢,恐將給主要貢獻我國出口成長的製造業產銷前景帶來挑戰

首先是油價。相較於去年三大國際原油現貨價格每桶均價約61美元,今年4月份原油均價每桶僅剩20美元,價格下跌逾65%。油價下跌看似有利廠商的採購成本,但它可能使得相關產品的中下游業者出現採購遞延,且另一個更大的衝擊在於產品報價。以石化業爲例,現階段上游業者除面臨原油庫存跌價損失之外,石油腦所煉製的衍生產品也面臨降價壓力。以乙稀爲例,去年4月乙稀價格每公噸約900美元,今年4月已跌至350美元,跌價幅度逾56%,石化產品作爲許多產品的基礎原料,價格下跌不僅將影響行業產銷,同時亦將侵蝕廠商的報價與獲利能力。

其次是需求銳減。如前所述,此次疫情已使各國消費出現停滯,終端需求力道下滑傳遞至供給端,將進一步拖累各國對於消費品及生產所需的原物料、中間財和設備的進口需求,可以預期的是,今年我國鋼鐵、汽車零組件工具機等產品產銷將可能受阻。在資訊電子業方面,最近外界常引用臺灣有臺積電這座護國神山來論證臺灣經濟體質的強韌性,確實,今年主要國家皆卯足全力進行5G基建,與5G題材相關的供應鏈業者皆可能受惠,然就消費性電子而言,目前各國景氣存在極大的下行風險,消費者在經濟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對於終端產品的購置與換機意願可能不若以往,對相關供應鏈業者而言,往年新品問世所帶動的出貨效應能否順利重演,猶待觀察。

國際經濟情勢瞬息萬變,在疫情持續蔓延的此刻,產業經營和對抗病毒一樣,都是一場輕忽不得的漫長考驗,政府與業者們要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