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中美相互制裁,擠壓臺商與外商空間

工商社論

上週中國美國就「港版國安法」進行數個回合的對戰,不過金融市場並沒有驚惶失措,香港股市僅在5月22日出現一天1,350點的跌幅,之後就相對平穩,大陸深滬二市、美國紐約、NASDAQ、以及費半指數幾乎都沒有受到實質的衝擊。似乎港版國安法並沒有改變中美對戰的格局,雙方已經將下一個戰場,往後設定在9月香港立法會的選舉,以及11月2日的美國總統大選

根據本報報導,在美國發動一連串制裁舉措之後,發球權回到中方,預料本週開始中方可能就反傾銷、反壟斷等「雙反」調查裁罰、放緩對美國產品的採購、同等對美國學生與商業人員的入境祭出反制措施,特別是6月1日起實施的《網路安全審查法》,加上「不可靠實體清單」對美國蘋果、高通思科等企業進行審查,美國企業在中國經營的障礙大幅升高,恐將更難度日。

雖然制訂「港版國安法」的衝擊似乎已經強渡關山,成爲既定的事實,香港動亂不致立即升高,但是,香港作爲中國與西方之間最重要的「交流平臺」,淪爲兩個強權傾軋的夾心餅,「轉圜空間」遭到強烈的擠壓,伴隨港版國安法同時發生的兩個事件,一個是港英時期金融象徵的匯豐銀行、以及AI大師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分別遭到中美兩邊的鷹派致命圍剿,兩起事件對臺商以及所有企業經營者,起了升高警戒、預作防範的重大風險警示。

前任香港特首、現任中共全國政協副主席樑振英,5月29日在臉書發表了一篇措詞極爲強烈,直接點名匯豐銀行、幾乎就是檄文的訓斥。樑振英說「香港是中國的香港,不是他們的殖民地」,面對西方國家所謂經濟制裁,要把在香港與中國有重大業務的「英資」區別看待,匯豐銀行的高層幾乎都是英國人,他們不能夠一邊賺中國人的錢,一邊跟着西方損害中國的主權、尊嚴、和人民的感情。

不只是言詞上的恫嚇,樑振英代表了中國政府極爲強硬的態度,他說「匯豐在中國的業務,中國和其他的國家銀行完全可以隔夜取代」,更嚴厲的是「持有匯豐戶口的(香港)特區政府、中國內地、香港的工商界…要馬上自保,避免成爲類似華爲一樣的人質。」

在匯豐銀行的反面,史丹佛大學AI教授李飛飛則正遭到美國鷹派的強烈圍剿。李飛飛是電腦視覺、認知神經科學、電腦神經科學與大數據分析的頂尖學者,她的視覺網專案(ImageNet)帶給AI辨識巨量影像技術重大的突破,在學術成就不斷創新的同時,李飛飛也出任Google Cloud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在四川成都長大的李飛飛出生普通家庭,16歲跟着父母移民到紐澤西州,跟她先生Silvio Savarese是長期在AI領域研究的夥伴。

2018年李飛飛協助不被中國政府喜愛的Google回去上海設立AI研究中心,曾經高喊「AI沒有國界」,卻隨即涉入美國軍方的Project Maven疑雲,被質疑操縱谷歌的工程師反美,爲此在2018年9月離開谷哥重回史丹福大學,今年5月11日,推特聘請李飛飛出任獨立董事,目標是要提升推特原本落後的人工智慧技術,不過由於推特被質疑「收取中共資金」、「大量抹除、封鎖中文世界的民主與人權鬥士帳戶」,聘用李飛飛更發是「染紅」,網民發起連署要求白宮調查李飛飛背後的資金與往來。原本是單純學者、在科技界享有盛名,對AI技術有重大貢獻的李飛飛,如今在美國承受遭到身家清查的壓力,回去中國也不可能獲得信任,學術研究遭到中美雙方政治鷹派的擠壓,處境極爲困難。

李飛飛的處境固然艱難,但是她的前輩張守晟孟晚舟被逮捕的2018年12月1日墜樓身亡,張守晟也是史丹福大學教授、量子電腦的頂尖專家,他在2013年創辦丹華資本宣稱要做「美國和中國頂尖技術的橋樑」,2018年還獲得習近平主席親自頒發最崇隆的「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卻得用生命來保守最終的秘密。

中美之間的「橋樑」兩面討好的時代不僅已經結束,甚至淪爲樑振英所說的「人質」。臺積電赴美設廠是我們熟悉的例子,香港去年反送中運動時,國泰航空英國籍執行長何杲(Rupert Hogg)以及兩名高管在北京壓力下辭職,而且是中國民航總局將控股國泰航空的太古集團董事長施銘倫直接叫到北京下令,匯豐控股執行長範寧(John Flint)跟兩位資深高管也同樣被迫辭職,匯豐董事長杜嘉祺(Mark Tucker)發佈新聞稿對股東與客戶說:「面臨複雜且高度挑戰的全球環境,董事會必須對管理階層進行調整。」

港版國安法通過後的寧靜,只是表象,正如夾在中美兩個大國間的臺灣與臺商,空間不斷被壓縮,大陸對臺的作爲越來越安靜,敏感的大陸臺商們就越憂心兩岸關係的變化。且不論從美方、中方、或是臺方的角度來看,臺商作爲「橋樑」的空間都日益壓縮,淪爲「人質」的風險更是逐漸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