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CES 2020重點趨勢剖析 新創、智慧裝置成下一個十年主軸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長蘇孟宗(左三)率領資深研究團隊帶回第一手的CES2020科技趨勢觀察。(圖/工研院提供)

記者姚惠茹臺北報導

全球最大消費電子展會 CES(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甫落幕,併爲年度國際大廠佈局重點技術發展趨勢及科技創新應用的風向指標,因此工研院今(16)日舉辦「CES 2020重點趨勢剖析研討會」,揭示新創智慧裝置將成下一個十年主軸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蘇孟宗觀察,今年CES展產業發展趨向,指出新創企業在CES 2020奪得衆多目光,發展方向也與市場高度融合,已進一步應用在健康、交通家庭城市領域上,揭示科技黃金新世代來臨,智慧化裝置(Intelligence of Things)可望成爲消費電子下一個十年主軸。

蘇孟宗表示,受到美中貿易紛爭影響,臺灣廠商參展家數大幅增加,佔總數的23%,在亞太地區國家排名上超過日本及韓國,但臺灣廠商未來在新創、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的領域,以新興科技結合創新應用服務應該有更好的商機

根據工研院觀察,今年CES三項消費電子技術創新趨勢,包括8K+4 Free(Size Free、Ratio Free、Resolution Free、Bezel Free)重塑眼球科技新貌;Smart Everything:AI+5G+Edge融合並驅動各種產業垂直應用;智慧移動展示未來城市移動的願景以及新方案。

工研院指出,今年在娛樂、交通、健康/健身、家庭、智慧城市等應用領域上都是焦點,像是展會涵括11大主題,包括5G/物聯網、廣告/娛樂/內容、健康照護、智慧家庭、沈浸式娛樂、智慧車、AI人工智慧、新創企業等領域,這些消費電子科技應用將在2020開啓下一個十年的全球科技產業版圖

根據CES官方統計,今年CES新創展區(Eureka Park)來自全球超過46個國家,廠商家數超過1,200家,幾乎佔整體CES參展家數的三成,是全球最大的新創展覽活動,根據工研院觀察到的新趨勢,包括影像視覺辨識的擴大應用、與生活應用深度結合的的IoT (Intelligent of Things)、更爲多元的環境感知整合性應用場景、5G成爲驅動各種產業垂直應用的重要基礎等。

工研院觀察指出,CES 2020重新詮釋IoT,從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加入AI元素後,轉變成爲智慧化裝置(Intelligence of Things),展望2020年,半導體廠逐漸向AI垂直應用移動,像是Intel推出Tiger Lake晶片並加入Athena新設計,以防守傳統市場。

智慧家庭方面,2020年Amazon、Google、Apple三生態系瓜分天下,但非均分;多數裝置廠商考量市佔率都選擇至少支援兩個系統,衛浴廚具類廠商爲加入搶商機,也讓語音助理在家中廣設形成「去中心化」現象,並浮現三類重點產品值得注意,分別是智慧鏡、高齡對策、新興演算法

數位健康方面,韓國WELT Corp.發表的具跌倒風險管理功能的智慧皮帶SMART BELT PRO,可透過量測分析步行速度、左右腳力量及整度步態資訊,透過AI運算評估跌倒風險,並提出步行姿態之調整建議,減少跌倒意外。

此外,近年來「毛小孩」商機崛起,三星在會場發佈一款全新的陪伴機器人Ballie,其中一項功能便是協助照顧寵物。整體而言,數位健康領域除了持續應用如AI在內的新科技,以優化產品及服務的表現,也持續開展出新的應用場域與主題。

智慧交通方面,CES作爲智慧車輛與新興科技的重要舞臺,2020年有超過10家國際級車廠、140多家專注於車輛領域的供應鏈業者參展,併爲更多ICT與新創業者將車輛作爲展示其能量的最佳平臺,2020年CES智慧車輛發展趨勢,聚焦於汽車、環境、生活的互動性與AI等新興技術的深化應用。

總結來說,未來自駕車有如會移動的智慧手機,在作業系統發展成熟後,將會有更多的App開發商爲車內提供豐富多元的內容,而無人機和機器人雖然規模不如以往,但廠商彼此之間產品已明顯區隔,各自具有獨特性,像是OMRON所展示的 FORPHEUS 乒乓球教練機器人,可從球員的情緒得知是否參樂於參與,同時考量球員的表現和心理層面來調整訓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