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擴大籌組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臺 催生生技獨角獸

工研院在「智慧醫療跨域創新高峰論壇」上宣佈擴大籌組「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臺」,右起爲工研院生醫所所長莊曜宇、中華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寬量國際董事長創辦人暨執行長李鴻基、中華開發資本管理顧問董事長何俊輝、Cytiva Japan General Manager Stephane Perrey、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簡任技正戴建丞、SmartLabs Chief Business Officer Seth Taylor、臺杉投資管理顧問公司生技基金執行合夥人黃立鑫、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創新醫材產業主持會計師林冠宏、臺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公會常務理事樑晃千。(工研院提供/羅浚濱新竹傳真)

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指導下,工研院在「智慧醫療跨域創新高峰論壇」上宣佈擴大籌組「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臺」,力邀美國波士頓生醫加速器SmartLabs、美商「思拓凡(Cytiva)」、寬量國際、中華開發資本、臺杉投資、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及臺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共同支持加入,將藉由國際大廠經驗輔導,對接國內外資金,完善智慧醫療生態系,催生生技獨角獸,進而促進國內生醫新創佈局全球商機。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簡任技正戴建丞表示,近年來生醫與ICT異業跨域整合,讓許多「黑手傳產」華麗轉身,經濟部期盼透過「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臺」,運用「充裕資金」與「國際鏈結」雙引擎,協助國外業者來臺尋求醫藥與醫材CDMO代工,更促進國內外新創團隊的雙向交流,讓臺灣生醫新創串接全球市場。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莊曜宇表示,臺灣擁有ICT軟硬體、生技醫藥兩大優勢產業,是發展精準健康的最佳場域,觀察發現生醫新創在不同發展階段共通的痛點都是「資金」。

爲此,工研院期盼擴大邀請國內外創投及加速器加入「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臺」,從「人流、金流、資訊流、經驗流」四大面向切入推進,協助臺灣建構最佳智慧醫療生態系,並培育出生技獨角獸。

第一是「人流」,協助生醫新創團隊與適合的投資人或創投對接。第二是「金流」,協助尋找、媒合國內外投資人或團隊,將資金活水適時導入合適的研發團隊與技術標的。第三「資訊流」,第一時間分享創投產業對國內外的智慧醫療產業最新的投資觀點,協助新創團隊將研發方向對準全球市場趨勢,甚至居中協助國內外資源槓桿交換。第四則是「經驗流」,力促國際大廠分享技術開發等經驗,協助創投篩選出具潛力的生醫新創進行投資,同時,也協助生醫新創逐步打造正確的商業模式,甚至促成與國際大廠的合作。

工研院日前舉辦「智慧醫療跨域創新高峰論壇」,面對新時代的機會與挑戰,工研院持續聚焦市場新價值、新需求,擬定《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作爲研發方向,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的研發方向,並發展「智慧化致能技術」以促成應用領域。在「健康樂活」領域,以市場需求爲導向、發展解決方案、創建嶄新市場,以謀求人類社會福祉,引領產業社會邁向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