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展出 綠能與循環經濟技術成果

經濟能源科長陳芊妤(右一起)、主秘翁素真、工研院綠能副所長皓鵬經理劉中哲共賀展出成功。圖/工研院提供

2020年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昨(24)日至26日在臺北世貿一館登場,工研院以「突破競爭、邁向高值化」爲創新研發主軸,在「永續發展館」展出多項綠能科技循環經濟技術研發成果

突破競爭、邁向高值化,工研院擘畫「2030技術策略藍圖」,提出未來10年「永續環境」應用領域的技術發展重點。臺灣由於氣候炎熱使得空調用電佔比較高,尤其冰水機又佔了中央空調電量50%,對尖峰與全年度用電量影響甚鉅,在經濟部能源局支持下,工研院研發效率磁浮離心式冰水機,在「永續發展館」展出技術全國產化的磁浮離心壓縮機產品無油靜音、低振動遠端監控、重量輕、體積小的六大優點,全年省電效率較傳統冰水機提升3至4成,以一臺製冷能力爲200RT的離心式冰水機爲例,每臺每年的節電量約可達3.3萬度。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王人謙表示,磁浮離心式壓縮機核心技術以往掌握在歐洲大廠手中,工研院以自主技術成功研製全球第一款全單級磁浮離心式壓縮機,未來將與廠商合作,搶攻70億冰水機商機

在「永續發展館」循環經濟專區,則有全臺首度曝光AI物料辨識技術。工研院首創的「循環材料驗證與媒合平臺」在工業局支持下,透過物質分析與大數據技術精準評估、有效媒合物料,將負價值廢棄物或工業副產品,翻轉爲正價值循環物料。結合AI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進行智慧化物流運送管理,讓再利用資源可被完整的追蹤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