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變公園!淡水新景點「湖南勇古蹟園」12/1正式開放

古墓公園淡水滬尾「湖南古蹟園」今年修復完成,將在12/1開放。(圖/淡水古蹟博物館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淡水景點再加一!「滬尾湖南勇古墓」在2008年公告市定古蹟後,終於在今(2020)年修復完成滬尾「湖南勇古蹟園」,讓百年曆史的古墓能重新面世,將於12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表示,滬尾湖南勇古蹟園位於新北市淡水區中正東路與竿蓁一街交叉口園區內有清湖南兵勇古墓6座、觀音山石墓碑6方,碑首刻有「擢勝左營字樣。擢勝營爲清湖南勇營之一,因臺灣牡丹事件,爲籌辦海防漳州總兵孫開華所招募,計分五營,勇員約2,525人。提督孫開華於1884年滬尾之役戰勝法方,成爲清法戰爭抗法名將,因而使得擢勝營聲名耀然於史。

▲淡水滬尾「湖南勇古蹟園」今年修復完成,將在12/1開放。(圖/淡水古蹟博物館)

淡水古蹟博物館進一步說明,依內政部2004年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結果可知,此處爲距今3500年以上的已知考古遺址「竿蓁林遺址」屬於臺灣北部的「訊塘埔文化」(4500-3500B.P.),甚至更早的「大坌坑文化」晚期(5000-4500B.P.),學者曾採集到粗砂陶、細砂陶及凹石史前遺物,見證淡水地區長久以來的文化發展

▲滬尾湖南勇古墓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圖/淡水古蹟博物館) 淡古館長柏麗梅表示,滬尾湖南勇古墓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今年特別向文化部爭取「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劃-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歷史場域重現計劃」,進行修復及再利用工程,把考古遺址現地保存,日後考古復原歷史後具有教育大衆功能外,其腹地也擁有回饋社會大衆的使用潛力,讓文化與發展能並存,完整傳承給下一個世代。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