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轉變 安寧療護增加

醫生醫院安寧病房探訪病人。(呂素麗翻攝)

高雄市聖功醫院安寧志工自制烘焙餅乾,陪病人溫馨下午茶。(呂素麗翻攝)

觀念轉變,安寧療護增加,高雄市聖功醫院安寧病房主治醫師張薰文說,安寧療護有住院居家及共同照護,住到醫院安寧病房不再是「等死」,而是讓病人在人生最後階段能在緩和疼痛的情況下「善終」。

張薰文表示,癌末、中風、失智、巴金氏症末期或肝硬化末期等都適合安寧療護,分爲住院、居家及共同照護,有的病人不想住院,想在家裡走完最後一程,通常醫護人員社工師組成的醫療團隊,1周大約1至2次到病人家做居家療護,教導家屬如何協助傷口換藥管路更換等,並協助藥物調整症狀控制。

她說,現代人觀念改變,簽署「安寧緩和意願書」及「放棄急救同意書」的人愈來愈多,在重病臨終前不急救,不作侵入性檢查與處置,如氣切;不過,有時爲了病人的營養,插鼻胃管是必要的。

張薰文強調,安寧療護並非「等死」,而是減緩病人的不舒服,減少不必要的檢查,讓病人享受最後的家庭生活,「病人想做什麼?家屬想做什麼?」,讓他們把握相處時光,完成心願,回憶會永遠在心中

安寧病房溫情故事多,她舉例說,有一對91歲阿公與88歲阿嬤,同時住進安寧病房,在醫護人員的安排下,阿公坐輪椅到阿嬤的病牀邊,首度老伴說「我愛妳!」並幫阿嬤掛上項鍊,在場家屬和醫護人員個個深受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