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情與性 你怎麼跟孩子說

孩子需要的只是最單純的陪伴。(示意圖/shutterstock)

原來孩子長大獨立後,我們會這麼心酸

美國父母搜尋次數排名第一的社羣網站

大學校長、兒童醫學專家青少年教養作家一致好評,

家有青少年父母的所有困惑,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解答。

◆孩子不再需要我了嗎?

沒有不需要父母的孩子,是你的愛給錯了方向。孩子需要的只是最單純的陪伴。

◆我只是希望孩子快樂,這樣不對嗎?

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卻忘了教他們如何快樂。讓孩子開心的事,纔是你應該關心的事。

◆我這麼做,是不是在給孩子壓力?

唯有真正聆聽與同理,纔是孩子的「需要」,而不是你的「想要」。

【精彩書摘

我們都教過孩子「愛」這件事,家人之間的愛、子女對父母的愛、手足之間的愛以及朋友之間的友誼之愛。當孩子進入前青春期和青春期時,我們會開始提到性和愛情,然後忽然之間我們原本假設性討論、事件或感覺,我們原本以爲過一陣子纔會發生的事,突然都成了現在式。因爲當我們提到愛或性時,孩子們通常都真的已經有了女朋友男朋友。雖然和孩子談這兩件事可能會很尷尬(好吧,是真的有夠尷尬),但是父母們堅信這是教養的一部分。

我們很容易被雜誌或媒體誤導,以爲現在的青少年並不嚮往我們所謂的浪漫愛情,他們大概滿腦子都只想着「啪啪啪」的關係,對認識彼此和建立一段愛的關係毫無興趣。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雖然「啪啪啪」這件事也不算不普遍,互約砲友也是事實,但一般大學生還是很想找到心靈相通的另一半。

「約砲」一詞對青少年來說,似乎真有那麼一回事,但又什麼事也沒有。他們說得好像煞有介事,又留下很多模糊地帶。對父母來說,這兩個字就像一個充斥着酒精、不正常性愛與可能造成問題的神秘世界。雖然孩子仍是個高中生,但是父母們已經開始擔心他們的行爲,希望在仍同住一起時維持良性溝通與正面的影響。然而我們的憂慮隨着孩子上大學之後更爲加劇,因爲父母和青少年都聽說約炮已經成爲所謂「愛情」的主流。

近期一項由哈佛教育研究院的調查顯示,父母的憂慮其實是一個誤解。由理查.衛思博(Richard Weissbourd)博士領導,針對三千多名高中學生年輕人所進行名爲「付出關愛」的多年研究計劃發現,這些孩子的約炮經驗遠低於我們(和他們)所想的。當然還是有少數青少年和大學生的性愛經驗非常豐富,但這項新研究發現這僅僅只是非常少數。

當被問及星期五晚上的一般活動時,研究的參與者可選擇的項目如下:

.和認真交往的對象發生性關係

.和朋友發生性關係

.和陌生人發生性關係

.曖昧調情(但不一定真的會做愛)

.和有好感的人約會

.和朋友聚在一起

.獨自一個人過

.其他

大約只有十六%的人選擇非親密關係的性關係,其他的青少年(八十四%)則選擇和認真交往的對象發生性關係,或和性無關的選項。

根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的調查,全美國十八到十九歲青少年中,上一年度超過四分之一以上的人擁有不只一個性伴侶,只有八%的人曾和四個或四個以上的人發生性關係。所以,儘管許多大學生認爲自己的同學們經常約炮,事實卻不然。

但是這些針對「約炮」的錯誤觀念已深植在大家心中,也造成了破壞性的後果。媒體的大作文章和學生之間的以訛傳訛,使得尚未參與其中的年輕人誤以爲自己跟不上潮流,但其實他們根本再正常不過。而把重心放在這部分的父母們,也可能因此錯失關注更重要的事,忘了教導孩子們生活中真正值得追求的部分:如何維持一段相互關心、健康的情感關係。尋找並培養這種關係將會是他們一生的幸福關鍵,但是身爲父母的我們卻很少花時間和孩子們談論這些。

好消息是:大多數青少年和大學生們都很希望從父母或師長那裡,得到一些和愛情相關的指引或見解。他們想要知道如何墜入愛河或好好分手;他們想要討論如何在一段認真的關係當中相互溝通與相處;他們想要知道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並聆聽他們的問題與煩惱。「付出關愛」計劃也提出幾項父母可以給予孩子在生活重要層面上的建設性   引導與建議:

1.花時間和青少年討論基於相互尊重與信任的成熟關係的重要性,解釋這些和天雷勾動地火式的直接吸引力有何不同。超過七十%的調查參與者,都希望能從父母那裡得知更多情感關係的知識。

2.討論何謂「健康」的情感關係。詢問青少年在一段關係之中,是否讓雙方變得更好?更相互關懷?雙方是否都能聆聽並支持對方的想法?同時具體描述「不健康」關係的危險警訊

3.討論性侵害的實際危險性,包括在任何情況下可以採取的預防或制止措施。雖然大多數父母都十分了解大學校園中存在的危險,但「付出關愛」的調查顯示,許多父母並不曾和兒子女兒討論這部分的事。

4.當你發現兒子或女兒正處於毀滅性或不對等的關係中時,請明確指出。父母的沉默會讓孩子誤認爲得到默許或認可。雖然青少年對於隱私權非常在意,但他們仍在學習如何成爲一個大人,而你正是他們的模仿和學習對象。

(本文摘自《孩子長大了,我們該怎麼辦》/高寶書版)

【作者簡介】

麗莎‧霍夫曼 Lisa Heffernan、瑪莉戴爾哈靈頓 Mary Dell Harrington

麗莎‧霍夫曼和瑪莉‧戴爾,是「成長與放飛」(Grown and Flown)的共同創辦人,同時也是作者、母親與摯友。她們在最年長的孩子分別就讀高中與大學時,成立了「Grown and Flown」網站,這個網站也成爲了家有青少年與大學生家長的搜尋排行榜第一名,每個月都增加好幾百萬的讀者。瑪莉‧戴爾過去曾任職於電視與媒體圈,麗莎則在華爾街、政治圈工作過,並專職於寫作。麗莎有三本著作名列紐約時報》的暢銷書,包括《高盛:成功的文化》(Goldman Sachs: The Culture of Success)。她們兩位目前都與家人定居於紐約。

譯者簡介】

何佳芬

美國南加大教育心理學碩士,曾經從事童書翻譯、親子專欄執筆與專職媽媽,目前任職兒童出版編輯工作。譯有《麥蒂爲何而跑》、《聰明但散漫的青少年怎麼教》《女孩,別再道歉了!》等書。

《孩子長大了,我們該怎麼辦》/高寶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