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美1月製造業活動降溫 價格急升埋通膨隱憂

美國1月製造業活動略爲放緩,而工廠原材料與其他投入項目支付的價格則躍升至近10年新高,強化了對今年通膨升溫的預期

供應管理協會(ISM)公佈美國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爲58.7,較去年12月的60.5下滑,並低於經濟學家預估的60。製造業佔美國經濟產值近12%。

ISM週一報告的製造業活動放緩,反映出新冠肺炎疫情急升導致工廠與其供應商動力的短缺。ISM表示,直到疫情危機緩解之前,勞動力吃緊都將繼續限制製造業景氣擴張。製造業與房市一直都是支撐美國經濟從疫情中復甦的主要動力。

紐約FHN Financial首席經濟學家Chris Low表示,這再次提醒我們,在新冠肺炎疫情不再是經濟成長的最大風險之前,疫苗接種的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根據ISM出具的調查報告,美國1月份包括電子設備、家電和零組件機械、主要金屬化學品等16個產業的景氣擴張,而印刷業與相關活動,以及油煤產業的景氣萎縮。

對電子與傢俱商品的強勁需求推動製造業成長,因疫情爆發使多達23.7%的勞動力在家上班。但美國政府上週五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耐久財製成品支出連續第2個月下滑。

隨着新冠肺炎疫苗可望擴大與加速接種,在服務方面的支出可能在夏季前增加,這可能導致製造業活動從目前的水準放緩。不過,由於1月客戶端庫存跌至11年低點,且工廠庫存水位也不高,因此美國製造業不太可能陷入萎縮。

製造商大多稱1月需求強勁,但對勞動力與供應鏈吃緊感到擔憂。電腦電子產品製造商表示,雖然需求升高,但勞動力受限與上游供應延遲正在拖延交貨時間。

食品製造業稱勞動力仍然最大挑戰之一,機械製造業則抱怨物流和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雜貨製造商則表示,新冠狀病毒檢測陽性員工增加,對製造業造成負面影響

此外,ISM製造業PMI指數的新訂單分項指數從12月的67.5降至61.1。出口訂單分項指數從57.5下滑至54.9。

儘管訂單減少,但工廠仍然增聘人手,就業分項指數從51.7上升至52.6。這爲1月的就業反彈帶來吉兆。根據路透社所做的調查,本週五政府公佈的就業報告可能顯示1月非農就業增加5萬人。

報告亦指出,供應鏈瓶頸已經惡化,供應商難以滿足工廠需求,導致製造商的成本增加。支付價格分項指數從12月的77.6躍升至82.1,創下2011年4月來新高。在最近的數據顯示消費者物價與勞動力成本上漲後,工廠投入價格上揚將支持未來幾個月通膨升高的預期。

ING首席國際經濟學家James Knightley表示,這表示通膨壓力將成爲一個更廣泛的經濟問題。「儘管我們認爲現在特別對此感到擔憂仍爲時過早,但我們確實預測未來幾個季度整體通膨將升破3%,核心通膨將漲破2.5%。」不過,高失業率可能限制製造商提高價格的能力。美國就業人數仍比疫前高峰少了1000萬人。

美國商務部週一發佈的另一報告指出,繼去年11月成長1.1%後,12月建築支出進一步成長1%,達到1.49兆美元,創下史上新高,並優於市場預期的成長0.9%。

財經數據服務公司IHS Markit週一公佈的美國製造業數據則相對強勁,其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爲59.2,高於初值59.1與去年12月的57.1。不過報告中亦指出供應緊張的問題正持續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