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這條曲線驗證了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隨着中國消費者對健康越來越關注,我相信我們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會越來越大。”近日,加拿大健康科技公司適必客創始人布萊恩·賈米森對《國際銳評》這樣說。

與此同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歐盟委員會最近都把中國經濟今年增速預期上調0.2個百分點;國際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發佈的全球外商直接投資信心指數顯示,中國從去年的第七位上升到今年的第三位,在新興市場中居於榜首。

17日,中國官方發佈4月份經濟運行情況,印證了這些外部預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比上月加快2.2個百分點;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繼續位於較高景氣區間;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4個月位於景氣區間……一系列數據勾勒出一條上揚的曲線,表明中國經濟運行平穩,延續了回升向好態勢,積極因素正在累積增多。

對於企業來說,市場意味着利潤。中國這個超大規模市場表現如何?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1%,數字消費、文旅消費等熱點爲消費市場的恢復增添了新動力。同期,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1.1%,展現了全球第二大網絡零售市場的活力。在4月初的清明假期期間,國內旅遊出遊人次和國內遊客出遊花費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11.5%、12.7%。彭博社稱,這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遊客人均假期旅行支出首次超過2019年,表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消費正在復甦。

不斷迸發的消費新熱點,讓外企找到了更多賺錢的機會。英國高端鐘錶配件品牌Rapport首席執行官奧利弗·拉普特對《國際銳評》說,4月底,他們正式入駐了京東商城,“中國的數字消費特別活躍。幾年來我們一直跟中國夥伴合作開設線上商店,還開通了直播。”同樣在4月份,法國美妝品牌歐萊雅在中國開設了全球首家自建智能運營中心。歐萊雅北亞總裁博萬尚表示,運營中心不僅可以通過大數據服務中國消費者,還能向全球市場分享“中國經驗”。

觀察一國經濟,還要看發展的後勁和韌性,這主要來源於創新動力。隨着中國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新動能正在加快形成。4月份,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全部規上工業比重持續提升;1-4月份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速都快於全部投資。從產品看,4月份3D打印設備、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產品產量都同比增長30%以上……對外企來說,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帶來更多開放合作的空間。日本輪胎品牌普利司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奧古斯丁·佩德羅尼表示,未來3年公司將在中國市場投入5.6億元人民幣,重點加強生產基地建設,以適應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與此同時,中國外貿的表現也給世界帶來暖意。4月份,中國貨物進出口同比增長8%;1-4月份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從出口看,機電產品等出口優勢繼續鞏固,其中集成電路、汽車出口增速都超過20%,表明中國經濟內在結構持續優化。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的當下,中國進出口表現出超預期韌性,提振了外資的信心。

正因此,中國依然是全球投資的“熱門地”。前幾天,第三屆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在北京召開,18家境外在華商協會全部派代表參加。從“4.0版”消博會多項指標創新高,到廣交會線下參會境外採購商刷新紀錄,外商紛紛用腳投票,繼續深挖中國這個大市場,共享中國式現代化的機遇。

當下,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中國經濟發展也面臨一些困難挑戰,包括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等。但隨着靠前發力、宏觀政策有效落實,中國經濟有條件不斷鞏固回升向好之勢,實現全年增長目標。就像不少外企負責人所說,一個步調穩穩的中國,將爲外企在華髮展提供“堅實的依託”。(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