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7月1日起實施

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7月1日起實施

世界中文教育標誌性成果

今年7月1日,《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將正式實施。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表示,《標準》是國家語委首個面向外國中文學習者全面描繪、評價其中文語言技能和水平的規範標準,《標準》的發佈實施是國際中文教育進一步走向規範化標準化的標誌性成果,體現了中國語言文字規範標準體系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標準》如何與國際語言標準對接?漢語水平考試會不會增加難度……隨着《標準》的頒佈,這些討論成了海外中文學習者和從事國際中文教學的一線海外教師近來熱議話題

如何與國際語言標準對接

在日前召開的《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國際學術研討會(線上線下結合)上,相關專家認爲,《標準》與國際語言標準的有效對接,將爲世界國際中文教育領域提供重要的參照,是《標準》全球化之路的有益探索。基於《標準》,開展國際間多層次、維度的協作,例如本土中文教師的培養、本土中文教育行業標準的確立、教材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等,有助於《標準》的全球應用。

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教授樑霞表示,《標準》從漢語自身的特點出發,提出瞭解決國際中文教育領域存在的語言實際應用與語言形式的學習聯繫不夠緊密這一問題新思路。在強調培養學習者交際能力、完成話題任務的同時,特別強調了與之相配套的語言形式教學的重要性及具體內容。這對中文教學不但具有方法論上的意義,而且也爲中文教材的編寫和課堂教學的進行提供了科學依據。

她特別指出,《標準》解決了之前美國外語教學5C標準(即溝通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貫連Connections、比較Comparisons、社區Communities)不能解決的一些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比如,《標準》從漢語本身的特點出發,首創了漢語音節漢字詞彙語法並行的‘四維基準’模式,從而很好地突出了漢語的特點,避免了5C標準中因沒有提及漢語的發音特點和書寫模式等帶來的問題。”

阿聯酋教育部課程專家蘭曉明以阿聯酋公立中小學中文教育爲例,提出了《標準》的國際化應用構想。

數據顯示,2020-2021學年度,阿聯酋中文教學項目在119所公立學校開設中文課程。“阿聯酋全國中小學中文課程框架(以下簡稱《框架》)的特點包括充分考慮到阿聯酋的學制等具體情況;充分尊重當地的傳統和文化,注重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意識;關注與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和漢語水平考試(HSK)的對標等。”蘭曉明說,“基於《標準》,《框架》可以考慮先從詞彙標準對比切入,進一步完善詞彙量化指標;隨着《標準》的出臺,《框架》將考慮基於《標準》對其語言支持性大綱進行更新;在《框架》修訂中,如能基於《標準》,增設音節和漢字大綱,將更便於師生查閱。”

如何與HSK考試對接

“基於《標準》穩步推進漢語水平考試改革”是本次研討會的第二分論壇的主題,線下討論熱烈,線上觀衆提問踊躍。

與會專家認爲,《標準》的發佈,爲HSK樹立了新的航標,是推進漢語水平考試改革的重要指引。專家們同時指出,在《標準》“三等九級新框架”引領下的HSK3.0,要穩步推進改革,兼顧既有大綱(1-6級)和既有題庫,也要在《標準》框架下制定新的大綱,建議可從7-9級入手,探討大綱的框架及內容。

大家關注的《標準》與HSK大綱的關係,漢考國際CTI微信公衆號日前發佈“依據《標準》調整‘漢語水平考試HSK’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指出,《標準》是指導國際中文學習、教學、測試與評估各個環節的規範,而非HSK命題和實施的考試大綱。

“說明”就“《標準》中的詞彙表是否是HSK考試的範圍”迴應稱:“《標準》中的音節表、漢字表、詞彙表和語法等級大綱是外國中文學習者在上述4個維度上發展的目標,HSK考試的範圍則需要參考各國中文教育的具體情況。現有HSK1-6級考試,基本滿足了外國中文學習者初等、中等水平測試的需求,但針對來華留學碩博階段學習、中文專業學習和海外漢學研究等的外國中文學習者,缺少中文高等水平的評測工具。因此,HSK將依據《標準》,在保持現有6個級別考試穩定的基礎上,首先增加HSK7-9級,形成‘三等九級’考試等級體系。”

針對大家熱議的“HSK現有1-6級考試怎麼變”,“說明”指出,目前正在實施的HSK1-6級近期不會調整,考試效力考試內容、參考詞彙及考試形式不變,將繼續穩定實施。參加HSK1-6級的考生成績仍然有效,已取得的證書效力不變。依據HSK1-6級編寫、開發的教材和課程仍可繼續使用。未來3-5年,HSK1-6級將會依據《標準》和各國中文學習者實際情況,逐步進行調整。

至於HSK7-9級什麼時候考?怎麼考?“說明”給出的答案是,“依據《標準》,科學研製HSK7-9級需要一個過程,目前計劃於2021年12月試考,2022年3月正式推出考試。HSK7-9級考試將採用‘一卷三級’形式,即一張試卷,根據成績確定級別”。

標準體系建設新突破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4000多所國外大學開設了中文課程,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累計學習和使用中文的人數近2億。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天津師範大學校長鍾英華表示,中文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豐富、最美麗的語言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使用至今的自源語言。隨着國際中文教育需求提升,學習使用中文將成爲一種世界趨勢潮流。中文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作用,必將伴隨越來越廣泛的使用而突顯。

“國際中文教育在服務世界各國民衆需求,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聲音方面,肩負着越來越重要的歷史使命。《標準》的頒佈,是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建設的新突破。”鍾英華說。

鍾英華同時強調,中文只有在規範使用的前提下,才能達到高質量交流的目的;中文教學只有標準化、規範化,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讓更多人廣泛受益。《標準》是衡量水平、規範應用、區分能力的標尺。《標準》的誕生,是中國作爲中文母語國爲世界中文教育做出的重要貢獻。

《標準》的發佈也引起了國外中文教育界的關注。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日本大阪大學教授古川裕在日本從事漢語教學已有30餘年,他觀察到日本漢語教學界一直關注着“三教”問題,即針對日語母語學習者到底“教什麼、怎麼教、爲什麼教”漢語。“從‘三教’問題的角度來說,新《標準》在‘教什麼’和‘怎麼教’方面提供了很多可靠的參考資料。其中尤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新《標準》中,中等第四級以上的標準,除了聽說讀寫4個技能外,還增加了第5個技能——‘譯’。確實,不管是哪個國家,尤其在日本,‘怎麼教’方面都很重視學生的翻譯能力。現在我已經開始着手新《標準》的日文版的翻譯,今年下半年就能和日本讀者見面了。” 古川裕說。

記者:趙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