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聯絡簿印唐詩 學習有創意

桃園興國國小唐詩闖關活動。(林芷婕提供)

桃園興國國小校長林芷婕10年前參加大陸國學學術論壇,發現對岸強調中華文化小學得讀70多首古詩詞 ,現在則是112首,感到非常震撼。她認爲,雖然現在教學時數變少,但只要學校教師有心,有很多方法唐詩宋詞納入日常教學中;像她幫桃園縣小學編了一本「品文聯絡簿」,裡面納入100首適合小學生選讀的唐詩宋詞,每天籤聯絡簿時還可順便背詩詞,由父母認證,或者是像興國國小期末舉辦詩詞闖關遊戲學童自然而然浸潤在古典文學中。

林芷婕說,過去國小國語每冊是24課,慢慢減爲18、15課,甚至現在有版本是12課,這麼少的課量還希望包山包海,納入知識性(要能閱讀其他領域文本)、文學性課綱特別強調)和文化性(選讀各國文學名著臺灣文化)等3個層次,真的很難。所以2012年她擔任桃園縣國教輔導語文領域召集人時,纔想到把100首唐詩編進小學二到六年級學生的聯絡簿,等於1學期10首,平均2周1首,效果非常好,除了桃園半數國小使用,也有臺中市苗栗市馬祖等學校選用。

「我的學生讀詩一定是搖頭晃腦!」林芷婕說,詩詞特別適合誦讀,若只是當成普通課文,解釋形音義就很可惜;許多老師會搭配音樂來教唐詩宋詞,還可以讓學生把平聲拉長、仄聲放短,關鍵字就會出現。又如她在培訓課後班教師時會放陸劇《慶餘年》,穿越回古代的男主角醉誦唐詩那一段,「吟李白的詩,課堂上不能喝酒,但就要全班搖頭晃腦地讀纔有味道,有了這樣的情境孩子就會喜歡唐詩。」

林芷婕說,古典詩詞教學很難只靠老師,除了要學校配合,如果教育主管能推動就更有效。她非常期待學子記憶力最好的童年接觸古典詩歌,不但能提高語文能力,更能涵養心靈變化氣質,因爲「腹有詩書氣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