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臺灣需要預防戰爭的新共識(黃惠華)

美國前總統川普警告,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會在烏克蘭或臺灣爆發,這兩場衝突雖然是局部性,卻遠遠超出其邊界,成爲全球性衝突的一部分。(示意圖/shutterstock)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警告,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會在烏克蘭或臺灣爆發。川普說這句話醞釀一個世界的救世主的說法,想要爲美國立下世界領導聲望。2022年的兩場衝突,一場在烏克蘭,一場在臺灣,這兩場衝突雖然是局部性,卻遠遠超出其邊界,成爲全球性衝突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這兩場衝突都是大國博弈的一部分,這是一場美國與中國俄羅斯之間,創造新秩序的戰爭,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已經卷入其中,即使是那些試圖保持中立,避免捲入衝突的國家,無法置身於事外,各國面臨各個層面的影響,甚至被迫選邊站,這兩場衝突可以說是新型態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各國害怕烏俄核戰爭

俄國的戰略目標是奪取整個烏東頓巴斯地區,烏克蘭的戰略目標是,奪回烏東失土。目前,俄羅斯緊咬烏東地區不放,烏克蘭尚未奪回烏東失土,兩軍還在陷入僵局之中,這僵局可能會持續到年底或是明年。

一場戰爭的勝負,不能用時間判斷,主要是取決於交戰雙方的軍事行動規模,戰略行動以及執行狀況而定,時間上拖得越長,對兩方來說有利,也有不利。對烏克蘭來說,打消耗戰,時間拖得越長,美國與北約挹注的軍事資源就越多,消耗到直到俄羅斯無法再進攻了爲止,那麼這場戰爭可能會一直拖下去。

如果俄羅斯佔上風,烏克蘭的一些盟友可能希望將衝突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最怕俄羅斯直接動用核武器結束戰爭,但是目前俄羅斯沒有展現出求和的意圖,所以在這場戰爭尚未分出勝負之前,俄羅斯不會輕易動用核武。

臺灣是和平之島不是「最危險的地方」

2022年9月14日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臺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9月28日衆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推出衆院版《臺灣政策法案》,與參院版相比較,衆院版增加「戰略清晰」,等同於開闢一條針對中國的臺灣戰線。

美國衆議長裴洛西訪臺一場精心設計的行動,目的是要挑起臺海風波,引中國亮劍,中國亮劍之後,美國纔有理由將戰略模糊轉爲「戰略清晰」,臺灣成爲美國反制中國的武器。在共軍大規模對臺封鎖期間,雖然得到一些國家的支持,這些國家給的只是精神上的支持,背後其實樂見臺灣幫忙對付中國,臺海最好成爲代理人戰爭的場域,吹灰之力讓臺灣幫忙打倒中國。

美國參衆議院紛紛推出「臺灣政策法」,美國想要以最快速度將武器賣給臺灣確保安全。此舉反讓臺灣陷入兩岸軍備競賽之中,兩岸戰爭還沒開打之前,恐怕因爲重金整軍、軍備競賽,拖垮了財政。

戰爭是人爲的產物,政治家的任務是防止衝突升級、爆發戰爭。目前臺灣需要的是和平而非戰爭,面對美國與中國的競爭,政府要懂得風險管理防止衝突,避免陷入外部挑起的戰爭的陷阱之中。如果兩岸無法維持一種平衡狀態,就像是天秤兩端,和平與戰爭無法平衡,過度向戰爭一邊傾斜的話,反而不利於臺灣安全,未來美中臺關係如何維持平衡,依然是政府最大的考驗。

預防戰爭要有新共識

前副總統呂秀蓮發起「愛和平保臺灣」遊行時表示,「有太多證據顯示,戰爭就在家門口,已經接近臺灣島,明後年是臺灣最脆弱的時候….國內各政黨針對選舉會有輸贏,但共同的大政方針,尤其是兩岸關係,需要大家捐棄成見認真討論」。

2022年9月初臺灣國際戰略學會民調指出臺灣民衆對於中共是否會藉由演習機會攻打臺灣的問題,多數民衆並不擔心,比例達66.4%。顯然民衆對於兩岸戰爭沒有太高的警覺性,這是一個警訊。

大家都清楚烏俄戰爭在每個人眼中的樣子,戰爭帶來的是殘酷的、野蠻的、不人道的、違揹人性的相互殘殺、被摧毀的城市和村莊…..。萬一中國對臺進行「特別軍事行動」,烏俄戰爭畫面出現在臺海區域,對兩岸來說是兩敗俱傷,和平解決兩岸衝突更是難上加難。與其如此,還不如預防戰爭。

兩岸問題在思想層面,除了需要新的和平主義倡議之外,預防戰爭同樣需要新共識。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