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外標造艦何以屢傳弊端? 獵雷艦面臨「胎死腹中」

慶富造船承包的獵雷艦船型已初現,但現在卻面臨「胎死腹中」的窘況。圖爲艦艏。(資料照/慶富造船提供)

文/BBC中文網

臺灣自造獵雷艦(掃雷艇)的計劃因爲承包廠商傳出財務問題面臨了「胎死腹中」的威脅,承包廠商還因爲在中國投資上百億臺幣而被指可能危及國安

當初得標的慶富造船是一家與國民黨民進黨關係都很好的廠商,這次獵雷艦是在前總統馬英九任內得標,總價350多億臺幣(將近8.5億人民幣、11.5億美元) ,原定明年第一艘原型艦將從提供技術的義大利協力廠商交船,但是現在臺灣軍方認爲有可能解除合約、行政院院長賴清德也說必要的時候會「壯士斷腕」。

國安問題

臺灣這次獵雷艦(掃雷艇)建造計劃是因爲美國方面評估,如果兩岸開戰、臺灣需要至少8艘獵雷艦來對應解放軍以水雷對臺灣實施封鎖的戰術,而臺灣目前有4艘德造獵雷艦和2艘向美國購入的中古二手鶚級獵雷艦,船齡都大約接近或者超過30年,還有船齡已經超過60年的4艘永陽級掃雷艇,反封鎖能力明顯不足。

這次造艦計劃就是建造6艘新的掃雷艇替換永陽級掃雷艇並且提升臺灣海軍的掃雷、反水下封鎖能力,並且在2014年由慶福造船集團贏得標案,但是在今年連續傳出該集團涉嫌向銀行詐騙貸款、資金匯往澳門流向可疑、集團在中國的大連與東山島等地有大筆投資導致建造軍艦有可能泄密危及國安等等問題。

接着該公司負責人還向蔡英文政府請願,表示經營有困難而提出紓困要求,吸引了媒體的注意和立法委員的關心,而整個造船計劃的種種所謂的「弊端」指稱也陸續呈現,造成輿論譁然,而慶富集團負責人與藍綠兩大陣營關係良好,也令執政的民進黨和在野的國民黨紛紛表態撇清關係並且支持徹查

國軍永靖級獵雷艦,弦號1310。(圖/翻攝自中華民國海軍官網

掮客和「白手套

臺灣從1980年代開始注重如何獲得新型海軍艦艇,有段時間積極向美國之外的國家尋求艦艇來源,但是也屢屢傳出弊端,當年從德國輾轉購得永豐級掃雷艇發生海軍高層收受賄賂而被調查並且起訴、隨後又發生了震撼臺灣與法國兩地政壇拉法葉艦弊案。

現役海軍人士私下透露說,臺灣的軍隊向來是以美軍裝備爲主,加上外交處境的問題,臺灣不能也無法直接接觸,所以如果要從美國以外的國家獲得軍事裝備,就會有中間人或者是掮客的問題,但是在發生了拉法葉艦弊案之後,臺灣立法禁止了中間人中介武器軍備交易,不過這種陋習卻不見終止反而還加入了地方勢力,令情況更加複雜。

最近幾年,臺灣的海軍因爲艦艇逐漸老舊,需要新一代艦艇替補的情況下,啓動了所謂「國艦國造」的計劃,這次出問題的掃雷艇是馬英九執政時期策劃的、繼任的蔡英文策劃的「國艦國造」更是總價高達數千億臺幣。

一艘軍艦除了船體之外還有動力系統、艦上非武裝裝備、通訊、武器及控制系統等等、利益範圍相當廣大,據稱計劃一開始就引發各方的角力,通過有政治關係的「白手套」向軍方施壓,希望降低投標資格、修改規格,令軍方不勝其擾。

以往臺灣海軍自行造艦都是由公營的中國造船公司、也就是現在的臺灣國際造船公司領頭,但是近年來因爲「鼓勵民間參與」等等的政策之下,許多海軍的標案尤其是小型艦艇的標案,臺船必須和其他公司競標,這次掃雷艇的標案就是如此。

▼總統蔡英文上任後,大力推動「國艦國造」計劃 。(圖/總統府提供)

杜絕弊端的方法

令人好奇的是臺灣歷年向美國購買的軍艦和武器裝備金額龐大,爲何鮮少聽到發生弊端的傳聞?不願透露姓名的海軍現役人士說,臺灣向美國購買武器裝備分成軍購和商購兩種,軍艦是列入軍購的項目,而軍購是由美軍評估並且報價,並且必須經過美國國務院覈准呈報白宮然後再經過國會,得經過層層關卡

而且美國的法律也禁止掮客介入軍購交易,這些因素令臺灣向美國軍購的軍艦雖然金額龐大,但是掮客無從插手,相對而言產生弊端的可能性就小很多,但是對臺灣而言,就是隻能買到美國除役的二手中古軍艦,從表面來看性價比不如臺灣自行建造軍艦。

而臺船領頭建造的軍艦則是因爲臺船是公營的公司受到立法院的監督,對有心人士有一定的嚇阻,但是卻也會有獨厚、特別待遇的疑慮,海軍人士認爲從這次的掃雷艇標案來看,「國艦國造」計劃當中許多規則和規格好像都是「摸着石頭過河」定出來的。

不少媒體的評論也認爲,「國艦國造」是個重大的計劃,對臺灣國防極爲重要,但是如果不檢討現行的所謂「遊戲規則」,難保未來不會出現和這次掃雷艇一樣的問題,讓自造艦艇「停留在模型的階段」。

▼臺船造船廠。(圖/記者李孟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