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蔡英文反幫盧秀燕宣揚政績(雁默)

高碳家園。(作者提供)

公投在即,民進黨顯然想以「核煤議題」作爲突破口,在大內宣上重整旗鼓。從民進黨中央於「核四封存7週年」開始玩「馬維拉」炮打藍營,到蔡英文火力全開,自誇減煤減碳績效優於前朝,卻在不經意間,爲盧秀燕加冕,爲國民黨與核電背書

蔡英文將中火減煤成績攬在自己身上,這是爭功諉過,企圖偷走藍營與民間反空運動成果。所謂「蔡英文任內中火減煤600萬噸」,這是臺中市長盧秀燕的政績前任臺中市長林佳龍4年任內,也不過減煤198萬噸,而在2018年至2019年兩年間,盧秀燕以地方政府有限的權限與中央與中火纏鬥,成果是減煤558萬噸。

臺中盧市府與蔡政府在中火問題上的纏鬥,社會都看在眼裡,短短的新聞歷史斑斑可考,此不贅述,讓數據說話即可。

時間拉長爲10年,自2010年至2019年,從數據上來看,電力排碳係數以2017年最高,首惡燃煤火電,原因是核一與核二停機,加上乾旱以致水力機組發電量不足,只能加重燃煤發電量以彌補。2017年,總統是蔡英文,臺中市長是林佳龍。

但在2019年,電力排碳係數創10年新低,原因是核電恢復正常運轉(佔比13.4%,當時創3年新高),燃氣佔比有所增加,綠能小有貢獻,以及中火遭臺中市府壓力而降載462次,全臺降載超過千次。其背景是反空污運動與「以核養綠」公投過關,而這個時候的臺中市長是盧秀燕,總統蔡英文在「撐港」,「打韓」拚選舉。

2021年,核一廠進入除役階段,天然氣接收站的建置則受到「藻礁公投」的影響,前景未明,因此對反核的民進黨而言,捍衛天然氣這一戰,有輸不得的壓力。問題是,盧秀燕要求中火新增燃氣機組的條件,應是同步淘汰老舊燃煤機組,民進黨卻又不願意,這便使得以燃氣取代燃煤的民進黨政策受到質疑。

說穿了,就是怕同步關停燃煤機組,彌補不了核電除役的缺口吧?

無論蔡政府如何美化自己的減煤減碳成績,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能源部門排碳量,皆高於馬政府時期,這是用電量逐年成長,經濟與碳排兩者無法脫鉤所致。用電量逐年成長,本來就是預期中事,因此藍營才反對粗暴廢核。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資料,能源部門排碳量佔比70.8%(2019年,直接排放),燃煤就是頭「碳獸」。2019年碳排總量相較於2005年上升4.33%,而相較於2005年,工業,運輸,服務業,農業,住宅等部門碳排都呈現下降趨勢,僅能源部門飆高,一枝獨秀。

根據臺灣「自主減碳承諾」,減碳目標是2030年要比2005年減碳20%,現在是不減反增的狀態,不到10年的時間,如何降20%?更何況,以國際潮流的標準,這是拿不出手的低標

「非核家園」是將所有希望放在天然氣,但根據臺電估計,未來15年臺灣用電量將成長2-3成,需求來源主要成長於半導體產業,5G產業,電動車發展,與產業(自大陸)迴流,中小學全面安裝冷氣等項目,燃氣能減多少碳排量,誰敢拍胸脯保證?

有鑑於時間的急迫性,再生能源的技術與成本問題都還沒解決,目前佔比還不到6%,綠營就不必誇誇其談了,「非核家園」未必達標,「高碳家園」卻是現在進行式。

談到再生能源,佔比雖小,但砍樹種電,農地種電,已然成了另一個嚴峻的環保問題,衍生「綠電綠林,環保毀環境」的荒謬現象。真要仔細追究,藻礁問題不過是冰山一角,臺灣地狹人稠,天然欠缺發展綠能的環境,而這已是老調重彈,可悲的是,裝睡的人就是叫不醒。

臺灣是全球減碳地圖裡的劣等生,國際減碳評比倒數第三,人均碳排量還高於總碳排量最高的中國大陸,根本丟人現眼,而綠營政客與親綠環團卻只想摀住擁核人士的嘴。如果謝長廷將洗白福島核污水的才華,放在支持核能上,臺灣恐怕能有效減除不少碳排。

只要瞭解臺灣在全球碳排地圖裡的劣等生位置,即知誇誇其談的民進黨臉皮有多厚。

從選舉層面來看,打盧秀燕根本是昏招,藍營地方首長有三塊鐵板,臺中盧秀燕,新北侯友宜,與宜蘭林姿妙。此三人的共同點就是不愛玩口水戰,而只要不掉入綠營的宣傳陷阱,就算蔡英文御駕親征,也討不到便宜。

因萊豬而在民生議題上大失分的民進黨,其實在環保議題上也是風光不再,有錯都是別人的錯,有功都是自己的功,爭功諉過的文宣玩久了,人民也逐漸看破手腳。這次瞄準盧秀燕,等於是總統與全黨替盧的政績背書,讓其連任基礎穩若磐石

綠營在揮不去的霧霾吹牛找藉口,也真是夠了。(作者爲自由撰稿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