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警惕亨廷頓的預言:貿易不必然維持和平(韓和元)

中國針對澳洲發動一連串處於灰色地帶的「政治作戰」行動,並很可能演變成武裝衝突。(示意圖/shutterstock提供)

5月6日中國大陸宣佈無限期停止與澳洲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下的一切活動,等於是全面斷絕與澳洲的合作關係,兩國關係跌入建交以來的谷底。這讓很多人爲之費解,中澳間經濟不是高度依存嘛?兩國關係何至於此?在這些人看來,商業往來從來都是一股維持世界和平力量,他們認爲商業往來會加深彼此利益的一體化,從而讓彼此成爲一個事實上的利益同盟,讓彼此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但於《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亨廷頓卻給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斷:「經濟增長會改變國家間的均勢,進而造成國家間的政治不穩定。」他認爲「經濟交往往往使各國人民更深地認識到彼此間的不同,令彼此害怕。國家之間的貿易不僅帶來了好處,而且也造成了衝突。」他甚而提出「如過去的經驗靠得住,那麼亞洲實際指的是中國)的經濟成就,將爲其帶來政治陰影,即不穩定和衝突。」

1914年前後的歐洲,無疑就是亨廷頓所指的這個經驗。1914年前德國與英、法、俄的經濟關係體現了強勁的增長趨勢進出口貿易額佔德國國民生產總值比重,在1900年是32%,到1913年增至40%,而與協約國國家的貿易佔據了主要部分。到1913年,協約國國家在德國進出口中分別佔到68.1%和60%的份額反觀德國的同盟國盟友,所佔比例分別只有區區的8.4%和12.2%。

但如此緊密的商貿往來,並沒能如人們所願,成爲一股維持世界和平的力量。在彼此之間緊密往來的商貿活動中,歐洲也籠罩在了一片政治陰影下。究其原因,正是亨廷頓所指的,「經濟增長改變了國家間的均勢,進而造成了衝突。」德國的經濟增長,徹底的改變了它與英、法等國間的均勢:1910年德國就已超英國,成爲歐洲頭號經濟體。也正是這種成就,讓英法爲之不安。當時的英國人,說出了類似今天美國人說過的話,「一個龐大的商貿國家正在以我國的繁榮爲代價迅速崛起,並與我國爭奪世界貿易霸主地位。」

這一經驗如靠得住,似可給我們如下啓示:首先,目前中國大陸與G7間的矛盾,並非很多人所認爲的,這是場意識形態之爭。而根本就是亨廷頓所指的:經濟增長改變了國家間的均勢,進而造成的國家間的政治不穩定;其次,於大陸而言,不要過於誇大經濟利益的分量。要知道,爲了其他利益,當年的德國與整個協約國間,也曾將經濟利益放棄了;再次,對於熱愛和平者而言,絕不能因二者間有着巨大的經濟利益的聯繫,便放鬆對衝突可能進一步加劇這種可能性的警惕。

作者廣東省生產力學會副會長廣州大學南方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以上言論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