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長壽詛咒 三個五年高齡計劃 力抗又老又窮
「當高齡意味着將陷入貧困,長壽就不是一種福氣,而是詛咒。」金喜來(音)年近70歲,每週固定時間到首爾恩平區的甜甜圈店打工,月收入約40萬韓元(約臺幣1萬1,504元),只能過着窘困的生活,連開冷、暖氣都有問題。
在不到3坪大的地下室租屋處,每天看不到日月星辰,也看不到未來,金喜來每晚將頭枕在用衣服疊起來的「枕頭」時,心中默默祈求上蒼垂憐,讓他一覺不醒。「如果有勇氣,心一橫,往漢江一跳,人世間的煩愁就隨江而逝吧。」金喜來就是沒有勇氣。
類似金喜來的悲情,在韓國是現在進行式,韓國老人自殺率節節提升,依據韓國自殺預防中心的數據,每年70 歲以上年長者的自殺率,全國平均值爲24.3%。
依據韓國國家統計廳統計,韓國65歲以上人口在2019年時突破800萬人,達到802萬人,佔總人口的14.9%,年齡中位數是42.6歲,到2040年時,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33.9%,然而讓韓國朝野感到比北韓核武還要令人恐怖的是,65歲以上人口相對貧窮率高達45.7%,也就是說,韓國的高齡社會是「又老又窮」。
「又老又窮」的韓國老人們,爲了生計,只能像金喜來一樣,年近70還得打工。事實上,在韓國70歲以上老人的僱用率,超過33%。高麗大學經濟系教授姜承珍(音)指出,韓國老人貧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獨居。
這是在韓劇中看不到韓國的另一個真實面。韓國老人選擇不與子女同住,是因爲政府對發放老人津貼有嚴苛的審批,只要父母與子女同住,便被視爲有子女扶養,所獲得的福利津貼便被扣除一大半,爲了取得國家發放的老人津貼,導致超過72%的老人選擇獨居並孤獨的生活。姜承珍直言,這是制度不完善的結果。更慘的是,有些老人是爲了不成爲兒子的負擔而自殺。當韓國年輕一輩陷入薪資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時,「孩子們也沒有能力養他們,」韓國僱用情報院研究員樸佳悅(音)指出,現在年輕世代的觀念是「老年人應該是由國家照顧,而不是家庭。」
事實上,韓國統計廳的調查也得出「國家應介入」的結果,超過五成的韓國人認爲「政府、社會與家庭應共同承擔老人照護」,保健社會研究院研究員鄭景熙(音)指出,顯示只靠家庭力量,是很難養老人,國家必須扮演一定的關鍵角色。
對高齡社會的到來,韓國難道沒有充分意識到?其實,韓國早在2005年就意識到低生育與高齡的人口問題,還因此制定了《低生育老齡社會基本法》,並在青瓦臺設立直屬總統的委員會,《基本法》明定從2006年開始,每五年制訂一個基本計劃。
第一個五年,是爲高齡社會制定基本法律依據,包括2006年的《老齡親和產業振興法》,2007年定了《老年人長期療養保險法》並於2008年7月1日實施。第二個五年,則是布建基礎設施。第三個五年,也就是從現任總統文在寅上任後,政策目標是落實促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排解他們的孤獨感。
可以看出來,《基本法》從2006年至今,韓國政府着重在建立法律及制度保障,並沒有從韓國家庭及老人的實際需求着手。
現實上,韓國現行法規對老人福利,根本上是着重在「敬老」,例如將每年10月2日定爲韓國的「老人節」,65歲以上高齡者都可獲得敬老年金,每兩年一次免費體檢,他們更可以獲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折扣優惠等。
而號稱重視福利政策的文在寅政府,在2017年上任後,雖然將基本養老金從每月20萬韓元(約新臺幣5,752元)提高到30萬韓元(約新臺幣8,628元)。然而,這對生活陷入窘困的韓國老人不過是杯水車薪,小恩小惠,無法改變「又老又窮」的現況。
爲了解決韓國老人「又老又窮」的難題,也爲了讓老年人口有穩定收入,文在寅政府一直將延長退休年齡列爲「高齡政策」重要主軸之一,也因此上任以來在「創造就業」上,增加了兩倍的職缺給高齡者。
創造高齡就業 卻讓青年失業
然而,文在寅政府爲解決高齡貧困問題提出的一連串措施,樸佳悅指出,反而引發了企業因人事成本加重、導致員工升遷緩慢、青年就業機會變少等更多的社會問題。
如何讓高齡者有尊嚴地活下去,特別在新冠疫情重創經濟、社會情勢中,同時兼顧高齡者生活需求與青年就業機會,是韓國政府當前的難題。韓國企劃財政部長兼副總理洪楠基今年8月底特別召開了「緊急經濟中央對策本部會議」,高齡議題是其中重點之一。
在該次會議中,洪楠基確立了「高齡者是社會資產、不是社會問題」的政策主軸,並以擴大高齡就業、增加老人福利以及推動健康,作爲斬斷社會快速老化的政策目標方向。
有了目標,就要設定需求評估。文在寅政府發現高齡世代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對未來沒安全感、想繼續工作、沒有地方進行社交等。因此政策制定着重在「學習與探索」、「工作與社會參與」、「文化與基礎設施」等構面,並結合社會福利、就業與終身學習,從退休生活規畫開始,協助面對退休生活的轉變,接着建構與學習新的生活、創業或是參與社會貢獻活動等。
當社會愈來愈高齡化,韓國多數的高齡者「又老又窮」的現況,能否靠政府提出「高齡者是社會資產、不是社會問題」政策主軸,就能有所反轉?姜承珍指出,政府的政策是否能滿足高齡者實際需求、是否跟得上社會快速的變遷,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