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糖飲料禁入校園」是對的! 糖比喝酒更容易脂肪肝

含糖飲料酒精一樣傷肝。(圖/國民健康署提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彰化縣爲了學生食品健康,在日前禁止容易造成肥胖、糖尿病的「含糖飲料」進入校園,引發學生們一陣哀嚎。但一份最新研究指出,其實除了這些常見的慢性病之外,含糖飲料甚至會引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嚴重時可能會造成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在2月份的「肝臟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上,一位來自羅馬的Valerio Nobili醫師發表了「血清尿酸濃度果糖量的關係」,發現在271位肥胖兒童中,有37.6%已經出現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NASH)情形,在這些患者裡有47%出現高尿酸血癥,且攝取的果糖數量血液中尿酸濃度是正相關,同時這兩項因素也都跟脂肪肝炎正相關,也就是攝取越多果糖,尿酸濃度越高,也越有得到脂肪肝炎的風險

▲看似無毒的飲料其實引發更大風險。(圖/達志示意圖

Valerio Nobili是班比諾耶穌兒童醫院(Bambino Gesù Hospital)研究肝代謝病變的醫師,這次研究裡,他不但採取這271名肥胖兒童的肝臟活檢體,也調查他們每天的食物攝取量,並分析食物中含有的果糖跟攝取後的血液尿酸濃度。他發現,有90%的人果糖攝取來自含糖飲料,而且得到NASH的人果糖攝入比沒有的人更頻繁。

衛福部爲了防範肝病年輕化,在兒童節連假前夕公佈飲酒習慣調查結果,發現有36%的兒童曾經喝酒、11%買過酒,除了指出臺灣未成年飲酒及飲酒年齡逐漸下降,也推行「青春不喝94狂」活動,呼籲家長們多關注孩子。Valerio Nobili表示,許多人知道酒精對肝臟的危害,卻沒想到去禁止「吃不健康的甜食」,長期下來,其實跟喝酒一樣傷身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