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新任外長遭北京冷落? 陸學者指改變對臺言論是關鍵

韓國外交部長官趙兌烈10日履新後,至今仍未能與中國外長通話。(示意圖/shutterstock)

韓國外交部長官趙兌烈10日履新後,至今仍未能與中國外長通話,這與前外長樸振就任4天后即與中方通話相比形成落差;韓媒對此解讀稱,中方「似乎有冷落韓國之勢」。大陸學者分析,韓國如果不改變此前在臺海、南海問題上的言論,那麼中韓在外交溝通上就很難有共同語言。

韓聯社28日引述韓國外交部消息報導,趙兌烈10日出任韓國外長後,次日與布林肯通話,此後陸續與日本外相、澳洲外長、越南外長等通話。儘管趙兌烈就任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大陸外長王毅向其致電祝賀,但兩人目前仍未進行通話。中韓雙方正就兩國外長在方便時間進行通話進行協調。

報導提及中國外長近期出訪排程密集的背景,同時援引有關解讀稱,中方一系列積極的外交活動「似乎有冷落韓國之勢」,這反映出中韓關係現狀。報導稱,中國與北韓正以建交75週年爲契機,強化高級別交流;中國在對美關係方面也呈現出「管控風險」姿態,與美國政府高級官員舉行會談。

報導指,相比之下,中韓兩國外長借去年11月在釜山舉行的中日韓外長會談之機舉行雙邊會談後,再無令人關注的後續外交活動。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朝鮮半島問題專家對《環球時報》表示,中國外長已就趙兌烈履新致電祝賀,這在外交方面已充分表達了對韓方的重視。

韓國NEW1網站27日引述相關觀點報導稱,這與尹錫悅政府重視韓美同盟、韓美日合作政策基調及隨之而來的中韓關係「微妙氛圍」不無關係。去年,中韓兩國在韓國對入境中國人「掛牌」隔離、尹錫悅在涉及臺灣問題上的言論、韓國政府以「干涉內政」爲由抵制中國駐韓國大使等問題上摩擦不斷。

大陸《環球時報》報導,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院長呂超分析,除雙方排程問題外,這應該也是給韓國的一個信號,即在對中關係方面,韓國如果不改變此前在臺海問題、南海問題上的言論,那麼中國與韓國在外交溝通上就很難有共同語言。

呂超表示,中國是韓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在尹錫悅執政之前,兩國有非常友好的合作交往過程。新外長到任以後,韓國在野黨以及執政黨都有聲音希望對中關係不要搞得太僵,不然對韓國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尤其是在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因此普遍發出希望與中國接觸、改善關係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