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從“提籃叫賣”到“網上發財”

近日,在武邑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直播間,兩位主播正在直播帶貨。 河北日報記者 焦 磊攝

“真散養的柴雞,吃原糧,足日齡出欄。”“京東生鮮”上幾句簡短的介紹,讓產自武邑縣的“跑步雞”在今年“雙節”期間再次俏銷。

武羅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嫩綠的韭菜鋪滿了棚室,隨着工人們的採割整理,一捆捆韭菜整齊地碼放到三輪車上。不久,這些新鮮的韭菜將通過電商銷售京津冀各地。

“這是我們本地釀造的‘味極鮮’醬油,採用傳統純糧釀造工藝,醬香濃郁、味道鮮美,是您三餐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在武邑縣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每天都有幾場直播帶貨,直播所帶的貨基本都來自當地貧困戶

近年來,藉助“互聯網+”,武邑縣依託電商平臺,實現了“政府與電商企業搭平臺,合作社與農戶唱主角產業項目對貧困戶的多重覆蓋,走出了一條電商扶貧新路徑。到2019年底,全縣電商交易額達到59.42億元,連續三年位居全省62個貧困縣之首。其中扶貧產品交易額12.6億元,帶動超過2000戶貧困戶和防貧戶穩定就業,戶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跑步雞”開跑,跑出電商扶貧新模式

10月22日,在武邑縣清涼店鎮鮑賢蘭村村外大片綠意盎然的林地間,“武邑京東跑步雞樂園”再次迎來新“住戶”。5000只小柴雞剛撒進養殖區,便活蹦亂跳地開始四處奔跑覓食起來。

此時,年過七旬的慄希升正抱着一箱腳環雞羣中穿梭,每抓起一隻小柴雞,便在雞腿上綁上一個計步器。“爲啥叫‘跑步雞’?秘密就在這隻腳環上。”慄希升說,這個腳環其實是一個特製的計步器,每隻雞經過160天精心飼養,至少跑夠100萬步才能出欄。

慄希升是鮑賢蘭村的貧困戶,種着幾畝地,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2016年,武邑縣聯手京東集團,利用當地林地多、生態好的優勢,打造了該縣第一個依託電商平臺的扶貧項目——“武邑京東扶貧跑步雞”。慄希升成了該項目的第一批直接受益者。

“貧困戶以每戶6000元的扶貧資金入股,京東集團爲每戶貧困戶提供免息貸款和雞苗。合作社將雞苗統一養殖出欄後,京東在網上銷售。”負責養殖基地日常運營的何曉飛說,貧困戶每年都能享受2000元分紅,到目前有6個鄉鎮114個村的453戶貧困戶受益脫貧。

扶貧“跑步雞”項目的成功,不僅讓貧困戶受益脫貧,也爲武邑探索“電商+產業扶貧”幫助貧困戶脫貧開闢了一條新路徑。

在扶貧“跑步雞”項目經驗基礎上,該縣在原有的“政銀企戶保”扶貧模式中植入合作組織,開創了“政府引進京東共建電商平臺,平臺扶持養殖合作社,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多渠道參與”的“一引雙聯”產業扶貧模式。

隨行的武邑縣扶貧辦副主任滕志強介紹,在該模式中,合作社承上啓下,上聯平臺,受電商平臺委託負責“跑步雞”的管理和飼養,電商平臺線上銷售“跑步雞”;下聯農戶,受貧困戶委託進行資產管理,建設標準化養殖基地,組織農民參與各環節勞務,同時負責入股資金和收益分配,保證貧困戶收益穩定。

對於“一引雙聯”,慄希升或許理解並不透徹,但卻切身感受到了電商扶貧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收入。“不光能穩定拿到分紅,在養殖基地上班一天還能掙70元工資。再加上光伏收益和土地流轉費,一年純收入2萬多元,實現了穩定脫貧。”慄希升邊給記者算賬,邊笑得合不攏嘴,“從前吃鹹菜白粥,現在餃子、排骨經常吃,天天都跟過年一樣。”

“這兩年,家裡的房子重新翻修了,還買了冰箱,裝上了冷暖空調。”慄希升掏出新買的智能手機衝着記者炫耀,笑容佈滿了黑黝黝的臉龐,“現在日子好了,咱也跟着趕趕時髦,把地裡種的蔬菜瓜果拿到網上去賣。”

“電商快車”加速,貧困戶“雲”上售貨增收

“我們武邑的硬木雕刻有500多年曆史,是目前我國最大的老榆木雕刻傢俱生產基地,這款花架用料考究,雕刻精緻……”10月22日,韓莊鎮黃村的黃愛建站在幾件硬木花架後面,不停地向網友介紹產品,像這樣的直播帶貨,他每天都要做。

黃愛建想都想不到,自己的命運不但因電商而改變,還成了一名小有名氣的網紅主播。

幾年前,黃愛建不幸患上重病,高昂的醫療費用,讓他們一家陷入貧困,2014年被識別爲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他整天垂頭喪氣,幹啥也提不起精神。

當時,武邑縣正在全力推進電商產業扶貧全覆蓋。實施光纖寬帶“村村通”工程,實現了524個行政村全覆蓋,在衡水市率先建成“全光網縣”。投資建設電商大廈,內設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電商孵化中心,爲農村電商初創企業和貧困人員提供政策支持和免費培訓等服務。

正當黃愛建一籌莫展時,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幹部送來了武邑縣開展電商扶貧的好消息。從那時起,黃愛建第一次接觸到了“電商”“網絡”等名詞,也成了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電商知識培訓班的第一批學員。

從註冊賬號、網店裝修,到產品拍攝、學習交易管理,黃愛建的淘寶店順利開業,主要經營榆木仿古供桌、花架、琴桌餐桌椅等十多個系列產品,行情好的時候月銷售額達四五萬元。從“提籃叫賣”到“網上發財”,黃愛建通過電商實現脫貧致富。

爲拓寬線上銷售渠道,武邑縣與京東、天貓、中國扶貧網等電商合作,建成了武邑“特色館”“品牌店”等100多個電商平臺,將全縣扶貧產品統一納入平臺線上銷售。同時順應“電商+直播”的新趨勢,創新搭建直播平臺,高標準建成實體直播間,大力推介縣域扶貧產品,爲扶貧產品搭建起了永不落幕的“網上展銷會”。

2019年,武邑縣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9730元,半數以上超過12000元。今年6月,該縣剩餘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在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後,武邑縣委書記劉勇表示:“我們將堅定不移地從產業扶貧走向產業振興,帶領全縣人民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光明大道上闊步前進。” (記者 焦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