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漁行動長日漫漫

李武忠

臺灣近80艘漁船突破日本海上保安廳艦艇重圍,進入釣魚臺海浬海域,完成漁權宣示後安全返港。這次行動堪稱是歷年來臺灣方面對保釣做出最具體的宣示行動,只是未來臺灣漁民是否能在釣魚臺附近漁場安心作業不再受日方防衛隊的干擾,還有待臺日雙方折衝

日前特別走訪基隆蘇澳漁民,想了解漁民對日本把釣魚臺國有化以及政府針對釣魚臺的危機處理看法。漁民朋友在談到這些年來備受日本巡邏人員的粗暴對待,動輒扣船罰鍰時無不咬牙切齒,罵聲連連,認爲這根本是軟土深掘,「乞丐趕廟公」;同時也對我國政府自我設限(要求漁民儘量遠離釣魚臺漁場)以及海巡署平日護漁不利,表達深刻的不滿,那充滿悲憤的語調讓人印象深刻。

漁民憂心一旦讓日本政府將釣魚臺國有化,日後到釣魚臺附近海域捕魚將更加困難,勢必將影響到往後的生計。因此爲了捍衛生存權部分漁家不願再隱忍下去,選擇勇敢站出來以具體行動表達釣魚臺主權屬於臺灣,他們有權在自家的海域從事漁業捕撈活動的堅定立場(也有部分受訪漁民則對政府只會喊口號,沒有實際行動感到灰心,早已放棄到釣魚臺附近捕魚,對於這次的護漁行動選擇冷眼旁觀)。儘管多數漁民對政府過去消極護漁行動有很大的不滿,也質疑政府捍衛釣魚臺主權的決心,但是在這個關鍵時刻,他們還是願意選擇做政府捍衛主權的先鋒以及未來臺日漁業談判後盾

問題是我們政府相關部門是否有保護漁權的決心,是否真的已經做好準備,可以爲我國漁民爭取到最佳的捕魚權。過去政府雖然宣稱擁有釣魚臺主權,卻始終疏於經營,尤其對於該海域的漁業資源水文資料礦產分佈、海況變化等資料的蒐集也不夠完善,無法幫助漁民提高捕撈效能,更不利未來漁權的談判。亡羊補牢,政府應該動員國內現有海洋、漁業、海域等研究人力設施,儘速予以補強。

今天的護漁行動只是第一步,未來需持續行動,千萬不要只有五分鐘熱度。看到漁民維護主權的用心,政府應該拿出更積極更具體行動來護漁,別讓漁民失望!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