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無症狀!她剛慶幸「孩子來報恩」 搔癢從腹部蔓延全身

▲懷孕無症狀!她剛慶幸「孩子來報恩」,搔癢從腹部蔓延全身。(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35歲的黃小姐懷孕初期沒有不適症狀,原本慶幸「孩子是來報恩的」,沒想到在後期開始出現腹部搔癢,且一抓就擴散,最後不只背部,連雙手也開始起疹子,礙於懷孕期間不敢塗抹藥膏,只能默默忍受。醫師表示,妊娠搔癢症有3種常見類型建議在孕期少吃刺激性食物或帶殼海鮮,以免加重症狀。

臺北長庚中醫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曉暐表示,妊娠搔癢症爲在懷孕期間出現的皮膚搔癢症狀,其中又以多型性妊娠疹最常見。多型性妊娠疹好發於懷孕的最後3個月,一開始爲腹部妊娠紋上一顆顆紅色丘疹,漸漸融合斑塊,甚至於散佈到大腿臀部手臂,可能與懷孕時荷爾蒙變化相關,大部分在分娩之後皮膚搔癢就會自動消失

另外,孕期癢疹、搔癢毛囊炎也都是孕婦常見的症狀。孕期癢疹多在懷孕4個月後發病,於手臂、大腿外側、手掌腳掌背側呈現不連續、搔癢及破皮狀的丘疹,分娩後仍可能持續3個月,臨牀上與異位性皮膚炎較爲類似。搔癢毛囊炎發生率約1/3000,常見於腹部、背部、大腿及手臂呈現搔癢性及囊狀丘疹,分娩後兩個月內會緩解,臨牀上與青春痘較爲類似,可視爲一種荷爾蒙導致的痤瘡

▲醫師表示,將苦蔘根、白蘚皮、地膚子藥材煎煮成藥水,冷卻後溼敷於搔癢處可止癢。(圖/長庚醫院提供)

陳曉暐提到,在中醫的概念裡,妊娠搔癢的原因可分爲「血虛風燥」及「熱蘊肌膚」兩大類。血虛風燥型的成因爲懷孕期全身的血液供應子宮來養胎,使得母體相對血脈虧虛,而血虛血液供應不足,導致肌膚失去血液濡養而幹癢,臨牀多用當歸飲子治療。

熱蘊肌膚型則是因胎兒逐漸長大影響母體代謝循環,以致水氣溼氣不易排出體外,溼熱薰蒸導致皮膚髮癢,常見有小水泡,臨牀多用消風散治療。其他中藥材如苦蔘根、白蘚皮、地膚子等藥材煎煮成藥水,冷卻後將紗布沾藥水並攤敷於皮膚搔癢處,也有止癢效果

最後,陳曉暐提醒,若不想在懷孕期間受妊娠搔癢症所苦,飲食方面要少吃燒、烤、炸、辣等刺激性食物,帶殼海鮮等易致敏食物也要忌口洗澡時水溫不宜過熱,且沐浴後注意保溼,平常癢疹發作時,可用冰毛巾溼敷於患部,若症狀持續擴散,建議還是要及時到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