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總裁警告:全球經濟面臨十年“微溫增長”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道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4月11日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警告,全球經濟面臨十年“微溫增長”和“民衆不滿”,儘管避免了備受擔憂的衰退。

格奧爾基耶娃說:“令人警醒的現實是,按照歷史標準,全球經濟活動疲軟無力,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增長前景一直在放慢。”她解釋:“通貨膨脹並未完全得到控制,財政緩衝手段已經枯竭,而債務在增加,對很多國家的公共財政構成重大挑戰。”

她說,在一個面臨多國大選的年份,又恰逢“因罕見的不確定性和多年的衝擊”而異常焦慮之際,控制高企的債務水平會很困難。她還說,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了世界經濟分化的風險”。

11日,她在向大西洋理事會發表講話時還說,因爲未採取措施提高生產率,減輕債務負擔,世界面臨着“增長緩慢而令人失望的”十年,她稱之爲“微溫的20年代”。

格奧爾基耶娃在準備下周迎接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前往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之際發表了此番言論。鑑於五年任期即將於秋季到期,人們普遍預期她會在此次會議上確保連任提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週將發表一組全球經濟最新預測。格奧爾基耶娃說預測將顯示經濟增長上調,高於此前1月份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說,2024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將保持在3.1%。

美國以及印尼和印度等大型發展中經濟體的強勁增長,加上2023年年末通貨膨脹超出預期的降幅,都有助於促進全球經濟發展,這與移民增加促進了強勁的就業市場和勞動力一樣。

格奧爾基耶娃在華盛頓說:“我們避免了有人預測的全球衰退和一段滯脹期。”

但是,她提醒要謹防自滿。她說新冠疫情自2020年出現以來,估計已導致3.3萬億美元的產出損失,而代價主要落在最弱勢的國家身上。

她說,增長放慢的主要原因是生產率大規模嚴重下滑。她敦促各國採取措施,加強治理,減少繁文縟節,提高女性勞動力市場參與度,改進融資渠道,適應氣候變化。

雖然加息在抑制通貨膨脹方面確有成效,但是它也意味着政府債務利息成本現在處於幾十年來的最高水平。

她說:“在發達經濟體,除美國之外,今年公共債務的利息支出平均將佔政府收入的5%左右。但是,低收入國家的債務償息成本最爲痛苦。它們的利息支付平均佔政府收入的約14%,幾乎是15年前的兩倍。”

很多發達經濟體目前的利率處於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但是美聯儲、歐洲央行和英格蘭銀行預計今年晚些時候都將下調貸款利率。

格奧爾基耶娃敦促謹慎降息。她說可能會出現“或許甚至需要又一輪收緊貨幣政策的新的通貨膨脹意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