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催動能 潛力股上市 雙板政策開路

美股屢創新高之際,臺股站上了萬四行情,但上市櫃IPO(首次公開發行)家數恐出現罕見的新低數據。對此,財經官員表示,2021年第三季將同步建立創新板戰略新板「雙板」,多一個籌資管道,提供潛力股上市櫃的新機會

官員分析,2021年若新冠疫情趨緩,IPO動能就會否極泰來,有三大利多值得期待,包括:實體經濟回溫、資金行情延續,以及「雙板」提供創新企業新的籌資管道。尤其2020年以來,多數投資人相中企業的高成長性,積極投資生技股或是TDR,雙板政策有望提供更多潛力股標的

金管會統計的IPO企業爲近十年同期新低,遠遠落後2019年設定全年52家的目標,金管會10月喊出了全年目標打八折(40家)的新調整

2020年已剩最後一個月不到,目前IPO家數30餘家,是資本市場上市櫃家數較少的一個年度

爲何IPO動能不足?官員對此的說明是,主要有三大原因,包括疫情、KY股審查趨嚴,和量化寬鬆(QE)政策等因素。疫情讓全球企業籌資態度趨向保守,不只臺灣、各國股市IPO動能也都比前幾年降溫。且疫情也導致部分海外公司的內稽審查逾期,會計師事務所考慮到員工安全,多半都在等待國際疫情趨緩,纔會到海外公司實地查覈,和內稽內控的調查

此外,不久前爆發的康友-KY股事件,金管會對涉案會計師祭出近十年來最重裁罰,停業兩年,證交所也要求KY股強化法遵制度,包括會計師查覈簽證從一年一次改爲半年一次、加強資訊公開,也要求KY公司增加法說會召開頻率,並儘量由董事長或獨立董事親自出席等,希望藉此此補強做法,來增加投資人信心

與此同時,也明訂會計師應注意KY股客戶存款過度集中在特定金融機構問題影響所及,部分有意來臺上市櫃公司都因此暫緩了IPO的步調

至於全球央行啓動QE政策,導致了利率大幅降低,官員說,這樣的做法,讓資金取得成本明顯下降,部分需要錢的企業跟銀行借就可以,未必要走IPO的管道籌資,對IPO動能的降溫也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