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細胞癌 易被當成痣延誤治療

奇美醫學中心皮膚醫師鄭百珊指出,「皮膚鏡」是醫師常用來協助臨牀診斷與觀察追蹤病竈治療成效的一項法寶。(圖/奇美醫院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醫師鄭百珊指出,在東方人皮膚癌中,最常見的是基底細胞癌,臨牀上非常容易被誤認爲是一般的「痣」而延誤治療,但因其是「最良性」的一種皮膚癌,所以只需經由手術切除乾淨即可,遠處轉移的機會非常低。

鄭百珊醫師指出,經年累月的陽光曝曬,是皮膚的一大隱藏殺手,從年輕時期開始,長期紫外線過度傷害,造成皮膚角質細胞細微病變的累積,在年老時慢慢會產生肉眼可見的皮膚病變,這些病變輕則是癌前病變(日光角化症),重則是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等等,但是皮膚的病變往往因爲不痛不癢,易被認爲這只是「老化」、「老人斑」、「皮膚差」而已,而常常被人忽視。

鄭百珊說,日光性角化症,在臨牀上的重要性在於,其爲一可由肉眼觀察到的最早期之皮膚癌前變化易發生於顏面頸部手臂耳廓前臂禿頭部位等陽光暴露部位。其典型之臨牀特徵是不規則、境界不明之多發性紅斑皮疹部分表面多少附着鱗屑、痂皮,表面摸起來有粗糙感。

大約有10%的日光性角化症會進展成皮膚鱗狀細胞癌,有60%的皮膚鱗狀細胞癌是由先前的日光性角化症轉變而來;當皮膚出現日光性角化症時,顯示曝曬部位皮膚已由潛伏病變期進入臨牀癌化階段

一方面可見之病變若不治療,會逐漸惡化爲會致命的鱗狀細胞癌,與此同時病人曝曬部位其餘皮膚已累積相當數量潛伏之癌幹細胞族羣,未來亦將逐漸顯現,而成爲臨牀可見之皮膚癌。因此早期診斷並治療日光性角化症,同時清除周圍潛伏病變及定時定期追蹤新病變的發生,在目前壽命逐漸延長,而老年人口急速增加的社會,有其重要性!

鄭百珊指出,皮膚癌中最惡名昭彰,也是最惡性的則是黑色素細胞癌,約30%是由已經存在的痣發展而來,另外70%是另外生成的,東方人較易出現的爲肢端小痣性黑色素細胞癌,依其癌細胞侵犯深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預後,惡性度高的黑色素細胞癌好發於手腳肢端。

此外,部分病人其他器官癌症,在沒有診斷或沒有獲得良好控制的情況下,癌細胞會轉移到皮膚表面而產生特殊的皮膚腫瘤,這類狀況通常較難處理,需要進一步針對原發癌症做治療。

皮膚病竈的診斷有賴於皮膚科醫師專業的判斷,但有時候光靠肉眼的判斷仍有其極限,目前「皮膚鏡」是醫師常用來協助臨牀診斷與觀察追蹤病竈治療成效的一項法寶,皮膚鏡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檢查,不只有放大病竈的效果,也可以看到比較深層結構,再由皮膚科醫師依其不同的皮膚鏡下結構來作出專業的判斷。

雖然確定診斷還是需要經由病理化驗,但皮膚鏡的運用可減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檢查或治療,並影響醫師治療的計劃,尤其在癌前病變的追蹤上有重要角色,目前在臨牀上已經廣爲使用。

鄭百珊醫師表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也是最容易用肉眼就觀察到的器官,當皮膚上出現不明病竈或病竈持續增大時,宜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治,切勿聽信偏方或接受不合法坊間療法而延誤就醫,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不只可以避免皮膚癌前病變發展成皮膚癌,對於已經形成的皮膚癌也可以有較好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