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公雞母雞山河 兩岸文化處處通

海峽兩岸同根同源,更有着相同的語言風俗習慣,從古至今,「雞地名」在兩岸處處可見,各有各的故事。無論雞公雞母、雞山雞全都有,不但是歷史,更是兩岸文化的共同記憶

就以距臺灣最近的對岸廈門爲例,有高達20個「雞」地名。名氣最大是位於思明區蓮前西路金雞亭,古時建有金雞亭寺,是廈門小八景「金雞曉唱」的原址。在貴州有個火車站叫「六個雞」站,建於1974年,站址凱裡市六個雞村,隸屬成都鐵路局,位於滬昆鐵路線上。

雞鳴驛,又名雞鳴山驛,是位於河北張家口市懷來縣雞鳴驛鄉的一個驛站,始建於明朝初年,是大陸現存的最大古驛站,2001年入選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國聯軍北京後,慈禧太后連夜逃走,第一夜就住在雞鳴驛城賀家大院

在臺灣,民衆記憶中和「雞」有關的,最早也最有名的應屬基隆,雖然原名雞籠」已不見,但如今仍留有雞籠山步道。賣雞巷常是因市場而得名,因此在兩岸特別多。臺中市中區有賣雞巷,大陸的江西省上饒市浙江台州福建廈門市都有。

談到雞公和雞母,兩岸更是少不了。河南省雞公山吉林省有大雞山。臺灣高雄有雞母山,新北市貢寮則有雞母嶺。河南省有雞公山站。浙江台州有白雞山,臺灣新北市也有白雞山。蘇州金雞湖。河北有雞鳴山。類似無數個雞地名,也爲所有華人留下歷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