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價格戰”激烈!速騰聚創新品下探至千元 何時將平價上車

《科創板日報》4月17日訊(記者 餘佳欣 實習記者 任思瑩) 激光雷達價格持續下探。4月15日,RoboSense速騰聚創發佈M平臺新一代中長距激光雷達MX。在新品發佈會現場,速騰聚創CEO邱純潮表示,“MX將以低於200美金(約合人民幣1447.78元)的成本作爲基礎實現第一個項目的量產,並儘快將價格鎖定到1000元左右,引領整個行業集體進入到千元機的時代。”

今年以來,多家激光雷達廠商宣佈產品價格下降。今年1月,一徑科技發佈的ZVISION EZ6激光雷達宣傳的是價格打破2000元的邊界,率先進入“1”打頭時代。與此同時,比亞迪、億咖通等廠商紛紛對外宣稱可將激光雷達做到千元以內的價格。

那麼,激光雷達廠商“價格戰”緣何發生?各大廠商如何實現降本?何時能夠平價上車?

▍激光雷達廠商加速價格下探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激光雷達產品價格一路下探。以速騰聚創爲例,據其年報披露,2023年,該公司用於ADAS應用的產品平均單價從2022年的4300元下降到3200元。而其此次發佈的新品更是加快價格下降的速度。

據瞭解,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主要包括感知系統(感知層)、計算分析(決策層)、控制執行(執行層)三大模塊。其中感知是智能駕駛的先決條件,其探測的精度、廣度與速度直接影響智能駕駛的行駛安全。當前,感知系統路線有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以及激光雷達。

綜合來看,激光雷達探測精度高、範圍廣、穩定性強,並能夠對周圍環境進行實時3D建模,因此成爲當前重要的感知方案。

“過去幾年,激光雷達的單顆成本已經從幾萬元降至上千元。但相比於僅幾百元的車載攝像頭,激光雷達的價格昂貴。尤其是在車企‘價格戰’的當下,價格變得愈加敏感。價格下探將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車載激光雷達的滲透率。”有業內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此次新品發佈會現場,速騰聚創CEO邱純潮坦言,當前受限於整個系統成本,更低價格的車輛連選配智駕系統的機會都沒有,這無疑降低自動駕駛及激光雷達的滲透率。“行業裡智能駕駛系統成本一般控制在整車4%左右的範圍,以當前一臺15萬元的車爲例,智駕系統分到的成本則爲6000元,受限於該成本,可能就不得不把激光雷達拋棄掉,也就降低了車輛的安全性能。”

創道硬科技合夥人步日欣向《科創板日報》表示,“激光雷達降本有着重要意義,成本不僅體現了行業成熟度,更體現了方案的競爭力。隨着激光雷達的規模化量產和產業鏈的成熟,激光雷達的價格已從過去高昂的成本逐步下降,預期未來幾年內還將進一步降低,從而加速激光雷達在中高端車型乃至經濟型車型上的滲透率。”

同時,有業內人士表示,激光雷達降價或與純視覺路線帶來的壓力有關。《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繼特斯拉開啓純視覺路線以來,目前國內多家企業加快佈局該領域。近期,廣汽科技日推出其純視覺智駕方案;百度與吉利聯合打造的極越成爲基於純視覺落地高階輔助駕駛的車企;華爲賦能的智駕S7也將推出純視覺高階智駕。

▍平臺化、芯片化降本成關鍵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當前,激光雷達主流廠商幾乎都選擇了產品平臺化與自研芯片的道路,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降本。

以速騰聚創爲例,目前該公司已形成芯片驅動的三大產品平臺:M平臺(主激光雷達,二維掃描)、E平臺(補盲激光雷達,無掃描結構純固態)和R平臺(機器人領域,一維掃描)。據速騰聚創方面介紹,此次的新品MX便大量沿用M平臺成熟的模塊與器件,如:100%沿用二維掃描架構、核心光路和光電器件。

“平臺化下,通用性設計部分便可以高效複用,從而降低研發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確保在短時間內加速實現車規級量產。”有業內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據瞭解,圖達通亦通過獵鷹、靈雀(Robin)兩大平臺,爲客戶提供適合自身整體系統需求的不同硬件產品;禾賽科技AT512產品同樣沿用了AT系列成熟的平臺化架構設計,其表示,“平臺化架構最大的特點是成熟、穩定、可靠、無縫切換。”

而芯片化技術似乎更爲關鍵。在此次新品發佈會現場,速騰聚創首次公開了其在芯片化技術領域的發展規劃與進展。該公司方面表示,“這是MX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時,實現成本大幅下降、集成度極大提高的關鍵。”

據速騰聚創CEO邱純潮介紹,MX搭載全自研SoC芯片M-Core。目前該公司芯片團隊成員已超100人,該款芯片爲其三年多來累計投入上億費用研發而成。

同時,在2024 CES上,多家激光雷達廠商強調自身的芯片能力。上海證券分析師馬永正在近期研報中表示,對激光雷達而言,芯片化設計能夠通過將激光雷達各個複雜的控制、 轉化及處理電路進行高度集成,實現對上百個激光發射/接收通道的高質量控制和運算,最終實現元器件數量的減少和結構簡化,助推降本;且由於更加簡化的結構帶動的裝配步驟減少、光學校準更具整體性,使得在生產時能夠提高自動化程度和生產效率,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

▍何時將平價上車?

據《科創板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包括理想MEGA、L7/8 ADPro版、智己L6/L7、極氪001等新發布的熱門車型標配激光雷達,車型價格區間已下探至20-30萬元價格帶。

據介紹,速騰聚創MX已獲得3個量產項目定點,預計首個定點項目會在2025年上半年實現大規模量產。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國內車企白熱化競爭的態勢中,車載激光雷達有望成爲智能化硬件配置差異化因素,標配比例的提升則有望帶動激光雷達滲透率實現正向循環。“預計2024年出貨量或將達150萬顆量級,同比增長達160%。”

那麼,激光雷達何時將平價上車?

發佈會現場,速騰聚創CEO邱純潮在接受《科創版日報》等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10-15萬元的車型還不敢展望,但短期內可能會滲透到15-20萬元的車型中。”具體來看,邱純潮透露,速騰對MX的規劃是,將會在15萬元的車型上作爲選配,20萬元的車型上會是標配。

車企方面,亦在加速推進激光雷達平價上車。今年1月,比亞迪宣佈旗下30萬元以上車型將標配高階智駕系統,20萬元以上車型可以選裝。

今年3月,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透露,小鵬將在一個月內面向全球推出10萬至15萬元新品牌A級產品,將搭載小鵬高等級智能駕駛系統,甚至無人駕駛系統,並可實現盈利。

而對於具體的上車節點,創道硬科技合夥人步日欣向《科創板日報》表示。“這個不好一概而論,首先得看企業發佈的產品的成熟度,是概念產品還是已經車規級驗證、成熟可量產的產品。其次,一款車規級激光雷達上車,還需要匹配某款車型的研發進度,與汽車整車的其它系統進行高效集成,週期較長。”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當前激光雷達企業仍面臨高研發投入,與“以價換量”等現實問題。從研發佈局來看,2023年,速騰聚創研發支出佔據營收的一半以上,爲6.35億元,同比增加107.59%;同期,禾賽科技全年研發費用高達7.91億元,同比增長42.4%。

速騰聚創CEO邱純潮在接受《科創板日報》等媒體採訪時亦表示,“在過去幾年,激光雷達本身逐步進入量產階段,但依然是每年都在快速進化,加之客戶的需求在動態變化,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研發。”